前言:
本文是版友私下詢問相關事宜時,個人回覆信件內容整理而成,希望能夠讓許多對於玄修方面產生迷惑的朋友們一些參考。
《通靈人》
首先,得打破一些俗成觀點。
通靈人終究是人,一樣是有善有惡,七情六欲,並不是冠上『通靈人』一詞就必定申請得到良民證。
但是曾經當壞人,就註定永不翻身嗎?在上天的深慈裡,機會是從不曾吝給的。若是曾犯了錯,而能真誠懺悔,並徹底改過的人仍能獲得眷顧。
許多神明因為入世緣深所以深入民俗信仰中,成為常見的神祈。但是每個通靈者所通之靈必定都是真正的『神佛』嗎?這就不一定了。
當魔鬼戴著光環,多少人不相信他是天使?
因此靈修者最重要的是要能懂得明辨善惡並判斷來者到底是神還是魔,就像在路上隨機看到的人,絕對不能由其外表穿著打扮來一眼決斷其善惡,而是需要時時審慎辨證才能明白一般。
神佛之所以受人尊重,並不在於他們的名稱是神或是佛。
就像一個人要獲得他人敬重絕對不會是因為其貧富出身。
因此用邏輯常理與道德來進行審辨是必要的,就如同佛家裡的四依止觀所言: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智不依識
三.依義不依語
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用這四個原則來判斷信仰是否合於『法』、『正』是必要的理性態度。
神佛行事並無絕對善惡方式,就如鞭子與糖果分持在兩手上。但更該思考的是這些『神佛』行事的背後具有什麼意義。
若無金剛怒目相,何顯菩薩低眉意?
佛教尤其是藏密裡有許多現兇惡怖相的明王,大多也是諸佛菩薩化身的。
就跟教育孩子一般,獎勵與懲處都是用來矯正孩子們向善的方法。
對於信仰宗教與玄修的態度上,需要深思明辨,且要能明白:
信仰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更具信心與正向積極的助力,倘若需要偏離現實人本來崇信神佛,那絕對不是神佛慈悲的本意。
在禪宗裡有句話:『佛來佛斬,魔來魔斬』。
意思就是說,佛與魔不干人世事,理它作啥?若多加理會了反倒使內心更迷亂,不如乾脆斬念,一概不理。
《無形師》
一般來說,主神也是無形師的一種身份,也是大多數所見所知的狀況。
但是有些比較少見的狀況,是無形師並非有香火祭祀的神明身份。
畢竟在修行路上有些是修出世法門的,本身在世通常較低調,俗謂『世外高人』型的修者,在往生之後因證修行功果而名列仙班,但因在世與塵俗緣淺,所以若是遇到職務所需的話也有可能成為有緣修者的無形師或指導師的。
而且有些時候視學生修證階段而更替其它無形師接任的狀況也是有的,但通常比較少見。
大多數所見是自始至終都同一位神明指導的狀況較多。
例如乩身,從被破知與某神明有緣,並依照規矩而成為這位神明代言人後,通常這位乩身往後到死為止都是這同一位神明的弟子的狀況則是較常見的。
無形師又概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級任導師的身份,另一種就比較像是科任老師。
導師通常從入門開始就比較固定同一位,科任的老師就不一定了,每一位教的都不太一樣,也有的是導師兼包所有課程的。
另外有些修者的師承法脈因緣不同,也有以人師為主的學習,無形師的地位反倒退而其次比較像是護法角色也有的。
無 形師找尋弟子多是主動找上有緣弟子並告知與顯化,讓弟子經過驗證後,明白真的是與自己有緣且受其精神感化願意跟隨學習的,並不是你喜歡哪家宮廟的神明常去 拜拜就成為你的無形師,這點有很多人並不明白,所以特別說明。而且若以嚴整規矩來說,即便是無形師尋到弟子,還是要經弟子的父母與祖先同意後才正式具備入 門弟子身份。
而尋常較多人感到迷惑的,是某某老師或某某通靈人告知有緣修行的狀況。
基本上這種方式漏洞很多,更難以避免人為刻意操弄的因素,所以並不建議盲信。
走玄修路是需要有拿命賭上的心理準備,俗話說:『修得好就通靈,修不好就發神經』。
因為接觸玄異世界充滿著未知與危險,在各種考驗下強力提昇心志堅定度,若稍不注意搞到精神分裂還算小事,若是產生傷害自身與他人的行為則更嚴重了。
但倒也不是說絕對不可能經由他人告知的管道來引導弟子認師,通常遇到這個情形,若不是乾脆別理,就請理智的請那位『修行老師』轉達,請該位神明主動對弟子示夢或顯化更明白些的要求,若果真是有緣,神明皆會照允。
若是能力不足,連找尋弟子示化的能力都沒有的『神明』,你敢託付自身於『祂』嗎?
若日後果真遇到什麼狀況,這般能力不足的『神明』是否會烙跑不理管你去死,也是該小心注意的。
關於我自己
- 。光音天羽。ღ ✿.。.:*
- Taiwan
-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心情] 年華逝去之後...
曾經有位年長的大姐告訴我:
『女人啊,只有在年華逝去之後才有機會嘗試純粹的愛情。』
當時的她已年近40歲,而我仍是年少,無法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只能啞然傻笑。
而今,許多年過去了,體驗過諸多無常,鬢髮也逐漸斑駁,偶然間回想起她曾說過的這句話,卻有了許多感觸。
對於『婚姻』二字,大多數人是怎麼看待的?傳宗接代?父母逼迫?年紀到了?想要個依靠陪伴?還是害怕孤單終老?
但,『愛情』又是怎回事?只是附庸於『婚姻』前提的手段嗎?
曾談過戀愛,也曾經歷了婚姻,孑然一身後才猛然發現過往所追逐的並不是愛情,頗令人感傷,雖然這也是個成長。
倘若愛情與婚姻真如叔本華所以為的,只是生殖本能的需求引發的錯覺,那他真的不懂得愛情與婚姻到底是什麼。
在離婚後,我花了整整三年來沉澱自己。我不想怨怪任何人,不想因此而從此陷落,失去愛人與被愛的能力,更不想當隻不掙扎的青蛙,只能任冷水煮滾。
也許是上天垂憐,讓我遇見了現在的她。(抱歉,不是刻意要閃光。)
她的許多思想觀念破除了我諸多過往迷思。
對於愛情,她說:『愛情,不需預設,也不能假設,更不用探測,遇見了就愛了,彼此都願意了,就是遇見了。』
但她又說,『愛你的時候或許會牽就,誰能保證愛情天長地久,不愛了呢?如果只是玩玩曖昧是沒差,那,你想走長遠的就更得是要清楚,適合不適合,差距會不會太大,其實很重要。』
婚姻對她來說,並不是預設的前提,只是在構築愛情的金字塔時,一層層基礎穩固了之後才可能到達的境界。倘若有任何環節出了問題,能解決就繼續,若無法解決就不必執著。
因為熱戀的時候,彼此容易盲目於眼前的激情,一旦感覺退卻之後,才發現原來彼此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若相處間已是問題,又何需逼迫彼此考慮長久?
她曾說,
『若結了婚比單身還不快樂的話,那麼還需要婚姻幹嘛?若是愛得痛苦,那又何必勉強在一起?即使流著淚忍著心裡的痛苦,該切離的還是得趁早切離才是,不要妨礙彼此的人生也是種恩慈。然而,沒有了愛情與婚姻的人生真的會死嗎?那可未必。』
『享受愛情不代表沉溺。你可以上船觀賞風景,但是不要暈船,掌舵的一定要是自己,要有勇氣!爭取自己想爭取的,沒人能跟你保證每一段戀情就一定會永久,所以不要去想說會不會失去的問題。在既定的人生目標不被干擾下,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跟愛情。』
『自己該是完整的自己。能為自己而活,才不會厭世。如果精神上也是完全能夠多為自己,就算是厭世也很容易提升到淨信。那種為自己活不是指自私,而是一個人懂得愛自己就更能夠無私的愛別人。』
她的粧顏,從來都不是為了讓誰悅賞,而是她天生愛美。
她的開朗與快樂,從來都不需要特定理由,而是她喜歡。
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觀,有時甚至是個徹底的樂天派。
我又不俊俏年少,更不多金,也非事業有成年薪百萬。
問她為何會肯與我在一起,她說,她感受到我對她的好。這種好並不需要用金錢堆砌,也不需華麗與虛偽包裝,而是懇切踏實的關懷與尊重,這就夠了。男人總不懂女人要的只是種感覺,雖然感覺未必合乎邏輯,但聰明的男人懂得幾時該哄哄,幾時又該耐心導引回現實裡。
當我愧疚於並沒在情人節時送她鮮花巧克力時,她卻感動著我拉著她奔走只為了找一個適合燉四物雞的小陶鍋。
當我覺得她特別時,她卻欣賞我的平實。
回到開頭提起的那位大姐所說的話,我的理解是:也許女人能嘗試純粹的愛情時,是男人的腦細胞逐漸往真正的大腦集聚後,而不再只是生理衝動上的愛。
雖然與那位大姐已經失聯多年,但至今我偶爾還是會想起她常說的這句話。
我的理解到底對不對,也已無從驗證。
但從我家閃光的話語裡,似乎可嗅出一絲端倪:
『感情的事很難擺在天平兩端架著放:《付出》與《成果》。我們都知道,但是我們總是容易犯這樣的錯。我們都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感謝那些曾經在我們過去的生命中出現過的人們。正因為他們幫助我們各自成長為對的人,直到在對的時間終於相遇。』
也許,不再計較付出與成果,而能夠懷著感恩之心來面對過往的所有經歷,釋放了自己內心裡的一切並真正淨空後,對於面對愛情這回事才能有著更大的勇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