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命格,概分四等:
富、貴、貧、賤。
這四類裡,兩兩交相配對又成
富相對於貧,
貴相對於賤,
而富與貧是指物質層面而言之,
貴與賤則是指心靈層次的高低。
富而貴者,最是屬人間稀有,富而有德,廣植福田,子孫賢秀,福祚綿延。
富而賤者,則屬次之,為富不仁無道德,便是暴富亦難過三代,終必敗落。
貧而貴者,品格高清,常是清士高人,嚴訓持家而養賢德子嗣,家道必豐。
貧而賤者,雞鳴狗盜,不行正道,待罪業盈滿而反噬其身,最終淪喪滅敗。
當深思之,慎之,戒之!
關於我自己
- 。光音天羽。ღ ✿.。.:*
- Taiwan
-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靜思] 因緣
何謂因緣。
好比,
有位對人生失意的人到郊外散心,但心情卻仍是低落,割捨不下。
突然遠遠看見一個人,自在的走著,但是下半身卻光溜溜。
本以為那該是個變態,可是仔細觀察,那個人神態自若,頗具大度。
然後,自己就悟出了一個道理:
『世上沒什麼放不下的,因執於得而不能捨,才會讓自己陷於痛苦…』
於是,他內心陰霾盡掃,重新振作了起來。
至於那個下半身光溜溜的人,其實只是剛好在野外肚子痛,挫屎弄髒褲子就索性丟了不穿,且因為覺得在野外沒啥人會看見,所以感覺放心不會太丟臉了而已。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靜思] 哈蜜瓜
看過剛長出來的哈蜜瓜嗎?
其實,哈蜜瓜剛長出來的時候,表皮是光滑無紋的。
隨著逐漸成長,瓜皮會開始出現裂痕,而瓜果就會分泌出汁液來填補裂縫,最後,這些傷痕則組織成美麗的紋路。
人生也是如此。
從剛出生的純淨無瑕,在一次次的經歷與傷痛之中成長,慢慢的將內心的裂痕填補起來,就像越甜美高貴的哈蜜瓜越是密佈紋路般,我們的心中在每一段傷痛與振作裡爬起來的同時,也累積了更多的智慧與寬容,讓我們的靈智更顯昇華。
心曾經有過多傷多痛,慈悲就能有多深多重。
其實,哈蜜瓜剛長出來的時候,表皮是光滑無紋的。
隨著逐漸成長,瓜皮會開始出現裂痕,而瓜果就會分泌出汁液來填補裂縫,最後,這些傷痕則組織成美麗的紋路。
人生也是如此。
從剛出生的純淨無瑕,在一次次的經歷與傷痛之中成長,慢慢的將內心的裂痕填補起來,就像越甜美高貴的哈蜜瓜越是密佈紋路般,我們的心中在每一段傷痛與振作裡爬起來的同時,也累積了更多的智慧與寬容,讓我們的靈智更顯昇華。
心曾經有過多傷多痛,慈悲就能有多深多重。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靜思] 雜想
人的運勢有高有低。
當運勢低迷的時候,總是會有許多莫可奈何的事紛擾著,而素質差的人也會與自己較有交集,不管是同歡或爭吵。
在這種時候,心情也容易起伏煩燥,很容易為了小事動情緒,或是輕率的就做了錯誤的重大決定。
當運勢高揚的時候,其實可以從心境來感知。在這種時候,心境比較有積極正向的思維,不大會為了瑣碎的人與事計較。
而往來的人,素質也會比較高,相對的素質差的人就會逐漸淡離。
人生中不如意之事時常八九,而從八二法則裡也可以瞭解不管在哪裡遇到蠢蛋的機率到底有多高。
真的是只要笑一笑,沒必要計較。
合則來,不合則去;有緣無緣就是如此而已。
不要跟豬吵架,更別想與畜生談道理,是是非非即使爭得了眼前顏面,時日一久又有誰會去在意誰錯誰對?
當心有多寬,眼界多遠,格局就有多大。
如果只是把心力放在毫無意義的爭執與各說各話,只是浪費生命而已。
沉心自省一下,自己的內心是如幽湖無波,還是驚濤潮浪,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是有著什麼樣的格局。
火氣人人有,所爭為何事?
該想想這道理。
處於運勢低迷時能夠懂得謹慎自守,在運勢高揚時才不會得意忘形。
許多事就只會像浮雲微風般,譬若雁渡寒潭而不留影。
真正過不去的,並不會是為了什麼事,為了什麼人,而是與自己內心裡的糾結而已。
--
一切生命,在其本質上皆為痛苦。
人生,像鐘擺一樣擺盪於痛苦和無聊之間。
--《叔本華》
當運勢低迷的時候,總是會有許多莫可奈何的事紛擾著,而素質差的人也會與自己較有交集,不管是同歡或爭吵。
在這種時候,心情也容易起伏煩燥,很容易為了小事動情緒,或是輕率的就做了錯誤的重大決定。
當運勢高揚的時候,其實可以從心境來感知。在這種時候,心境比較有積極正向的思維,不大會為了瑣碎的人與事計較。
而往來的人,素質也會比較高,相對的素質差的人就會逐漸淡離。
人生中不如意之事時常八九,而從八二法則裡也可以瞭解不管在哪裡遇到蠢蛋的機率到底有多高。
真的是只要笑一笑,沒必要計較。
合則來,不合則去;有緣無緣就是如此而已。
不要跟豬吵架,更別想與畜生談道理,是是非非即使爭得了眼前顏面,時日一久又有誰會去在意誰錯誰對?
當心有多寬,眼界多遠,格局就有多大。
如果只是把心力放在毫無意義的爭執與各說各話,只是浪費生命而已。
沉心自省一下,自己的內心是如幽湖無波,還是驚濤潮浪,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是有著什麼樣的格局。
火氣人人有,所爭為何事?
該想想這道理。
處於運勢低迷時能夠懂得謹慎自守,在運勢高揚時才不會得意忘形。
許多事就只會像浮雲微風般,譬若雁渡寒潭而不留影。
真正過不去的,並不會是為了什麼事,為了什麼人,而是與自己內心裡的糾結而已。
--
一切生命,在其本質上皆為痛苦。
人生,像鐘擺一樣擺盪於痛苦和無聊之間。
--《叔本華》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靜思] 因緣
這一生到現在一路走來,所有的經歷,所有的學習與領悟,偶爾在一些經典裡發現,竟然是如此類同。
並非是妄自尊大,只是發現原來在遙遠的時代,也曾有人如自己一般,也是以各自的方式活著,在哭哭笑笑裡追求著相同的真理之道。
每個人都是如此,儘管身份各異,方式不同,今生所遇彼此皆是同修。
最初獨自的來,最後獨自的走。
所有因緣聚散,概似煙雲幾抹。
在緣聚相伴的時候,恩怨情仇;
當緣散別離的時候,盡皆不留。
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靜思] 咒罵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靜思] 期望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小語] 跌倒

一旦察覺負面情緒產生時,直覺上就會想把它排除掉…然而這種直覺其實是錯誤的,比較適當的作法是接受它是自己內心的一部份,然後解析它是如何產生的。
在面對與接受的過程裡,是段煎熬的痛苦,然而真正接受之後,內心反倒會因此平靜下來。
承認自己只是個會受情緒困擾煩惱的平凡人,沒必要讓自己非要成為不受情緒干擾的超人,這是釋放自我的第一步。
能夠跨越這層心障後,頭過身就過啦!所謂的不凡,只是累積了無數平凡後的軌跡。
年輕時候總是覺得,這次跌倒了,以後別再跌,只求不二過。
可是慢慢卻發現,這樣子給自己壓力實在太大,因為不留機會讓自己可以再跌了,只能破斧沉舟背水一戰,但往往又再跌了以後,內心的壓力更重,更自咎而很難爬起來。
後來,學會了原來會跌倒是剛好而已,誰知道前面會遇到的坑有多大多深,不跌怎可能...
但是可以努力的,是跌倒的姿勢可以調整得漂亮一點,跌的時候也感覺爽一點...。
偶爾心態上抱持著痞一點並不是壞事,在悅納自己的過程中,如果以太嚴苛的態度來面對,反而容易陷入更在乎跌倒,而忽略了學習與檢討為何跌倒的心理漩渦裡。
只要是生而為人,就必定會犯錯,這是首先須要承認與接受的事實。在一次次犯過的錯裡,拋開自責內疚情緒,才能更理性的針對問題思考解決處理的方法。
因此,即使再度跌在同一個坑裡,也可以用不同的姿勢啊!
如何能跌得較不那麼疼,如何跌倒的姿勢可以比前次更漂亮,跌倒之後還能開心的笑,這也是種學習與成長。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靜思] 格局

最近一位前同事告訴我,我曾告訴他的一句話真的沒錯。當時他很不滿在公司的狀況,也為了一些鳥人鳥事常情緒不好。
我告訴他,
『試著把自己的格局拉高,會發現很多人與事其實不必太計較。那些汲汲營營的醜惡嘴臉,只是反應出他們的可悲。因為,他們沒其他路可走,更沒其他選擇,只好再難看也硬要搶著不放,深怕被奪走。』
那麼,就開創自己另外的路吧!把眼前的事做好,走過的腳步,絕對不會是冤枉路。
也許,他們硬搶早得到了,但同時他們內心也開始產生另一層恐懼,害怕失去。
而我們踏實的走著,遲早也會到,而且我們的行囊裡裝著更多曾見識過的寬廣美麗世界。
何需恐懼?
因為在他人眼中的唯一,不過只是我們暫時的停駐,前方的路更遠,更高,更廣,也更美麗。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靜思] 覺悟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靜思] 格局
2011年11月1日 星期二
[靜思] 幸福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靜思] 決策
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靜思] 天意難測
2011年8月24日 星期三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靜思] 水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靜思] 驕傲
當驕傲的迷霧遮掩了雙眼,就再也看不清自己應有的卑微。
你可以斥責他人的不完美,但請記得,被你斥喝而能保持微笑的人,至少比你多了一份寬容與謙虛的完美。
一個目空一切,驕傲自大的人是愚人,而任其斥喝卻在內心竊笑的人,則是讓這愚人逐漸成為狂人。
你可以斥責他人的不完美,但請記得,被你斥喝而能保持微笑的人,至少比你多了一份寬容與謙虛的完美。
一個目空一切,驕傲自大的人是愚人,而任其斥喝卻在內心竊笑的人,則是讓這愚人逐漸成為狂人。
2008年10月14日 星期二
[靜思] 慮.得

《雜阿含經》云: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觀色無常。
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
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
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
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世間真假皆是比較而來。
如是冷熱之感亦然,故稱之為虛幻。
持時,覺之為真,受持之,奉之,行之。
棄時,視之為假,捨棄之,然之,安之。
剎那空幻,萬變瞬息,諸行無常,乃作是見。
安身以立命,心未安之,此身何得以安?
故此,贊言捨之棄之,以落心中石。
無所預知,方能既來之而安之,回歸平凡本我。
當世事無常變幻之時,即是考驗之時。
故佛有六大神通,以漏盡通為最。
漏盡者,心無罫礙。
平常心者,淡然視之處之。
有所期寄,即為有求。
既謂之有求者,殊必得乎?
何以必得乎?
期望非不該有,而是不該執。
若無半點期冀,何以籌謀審計?
然而,勢必功成不可?
諸行既是無常,結果亦無定論。
機緣需巧逢,方能顯天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