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07年1月5日 星期五

[戲文] 孔子週遊列國


話說孔子週遊列國時,偶然來到一處鄉間,突然感覺口渴。

於是有位學生自告奮勇前去找戶人家討水喝。
走了一會兒,看見一戶人家前院,有位老婆婆正在井邊洗衣服。

於是這位學生便前去致禮,自我介紹道:
『婆婆您好,在下是追隨孔夫子週遊列國的學生,因家師來到此處突然感到口渴,因而來向您討杯水喝。』

婆婆一聽,站起身來回答:
『名滿天下的孔夫子,聞說學問高人品好,教出的學生更是優秀!既然你是他的學生,那就讓我考考你吧!通過了考試再給你水。』

於是老婆婆拿起洗衣板,往頭上一頂,雙手平舉,雙腳打開問道,
『你說說這是啥字呀?』
學生看了看,回答:『婆婆!這是《天》字呀!』

只見婆婆仰頭哈哈大笑罵道:
『好個孔夫子,竟是個沽名釣譽之流!居然教出這劣等學生,這是個《吞》字啊!』

那位學生又羞又氣的哭著跑回去ㄉㄠˊ,於是孔子氣呼呼的親自出馬來拜訪那位婆婆。
告知來意後,反要考考那位婆婆。

只見孔子雙手平舉~雙腳打開,問道:『請問婆婆這是啥字呀?』

婆婆略思考了一下回答:
『這頂多是個《太》字!』

只見孔子仰頭哈哈大笑道:
『您錯啦!這是個《木》字!』

故事還沒完,耐心繼續看。

時間荏苒,經過數十年,來到了孟子時代。
這時候已是儒家學說發揚的時代。

某日,孟子的老師講起這段典故,勉勵孟子要學習孔子的人品學問。
年紀正當血氣方剛的孟子二話不說,馬上褲子脫下來,問老師:
『敢問老師,您說這是啥字呀?』

老師驚呼了一聲:
『哇咧林老蘇卡好咧!少年ㄟ有潛力喔,竟然是個《木》字!頗有聖人之風!』

只見孟子仰頭哈哈大笑道:
『老師啊,您太小看我啦!不知道我有在練九九神功喔?這是個《杏》字!』

於是,後人就將孔孟並稱為儒家至聖與亞聖了。

(天音:哇咧聽你在豪洨!)
(眾毆)

2006年11月25日 星期六

[交流] 關於宗教


唸經的目的是什麼?首先這是需要明白的。
如果說,只是單純想明白經文意義而讀唸,因心無所欲求倒也單純。
然而,更多人卻是持著『消災延壽』的目的來唸經。
因有所欲求,其心已不正。
引來邪亂又有何奇怪之處?

關於唸經能消業障了因果之說,更是後世亂掰出來的。
當年琉璃王滅釋迦族,連世尊都難逃因果而頭痛三天了,而集結他的言語所成的經文能消什麼因果,這不是有邏輯上的矛盾嗎?

這種積非成是的歪論並不光佛教裡有,歐洲教會曾經販賣贖罪券與天堂門票的事,總不能也把這筆帳算到上帝與耶穌頭上吧!

很明顯的,宗教的創立其目的都是善的,使它為惡的是人。
有太多人為因素作怪,扭曲了原本意義。

對於各種宗教的研究,應該持著客觀的態度去研究原始發展及歷史演革,才能夠不受以訛傳訛的誤導。

如同我喜歡吃飯是我的事,總不能因我喜歡吃飯就說吃麵是不對的、應該唾棄的。

關於祖先為善子孫受用及祖先為惡子孫受懲的問題,其實並不矛盾。
對於一個好人的最好報答,並不在於讓他享受好報,而是讓他所牽掛的親人子孫都能有好的報答,才能讓他無所牽掛。
而對於一個惡人的報答,讓他的親人子孫受苦,遠比施加在他身上更痛苦。
小善小惡賞懲自身,大善大惡賞懲子孫,這是很合乎人性需求的。

而覺得子孫無辜,何必承受祖先善惡報業的角度來說,能成為親人幾乎都有牽扯關係,不是祖先曾欠子孫,就是子孫曾欠祖先,所以才叫作『冤親』。
既是有緣成為冤親,彼此間即有共業關係,那麼子孫承受祖先的善惡報並非不合理。

有一次寒山大師經過一個村莊,一戶人家正好在娶親。當時這戶人家中高朋滿座,主人殺雞宰羊宴請賓客,客人們吃得正歡喜時,寒山大師卻於門前放聲大 哭。主人問他為什麼哭泣?寒山大師便念了一首偈子:「六道輪迴苦,孫子娶祖母,牛羊為上座,六親鍋內煮」,來表達眾生無始以來互相食噉殺戮的悲慘。

這是很典型說明一切眾生之間有所牽繫關係的例子。

要講這些其實講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不過在下以為,每個人因緣適性不同,所以信仰宗教不同也是正常的狀況,而宗教本質上並無孰優孰劣之分,適合的就說好,不適合的就說差,僅此而已。

-----

關於惡鬼擾人之事,也不全是因果...
人有好壞,鬼亦有善惡。

佛教裡所講的慈悲不是一昧的姑息茍且,更不是濫好人。
應當惡懲時也是有法可施。

所以才說,《若無金剛忿怒相,何解菩薩低眉意。》

若有人由於過往之事促成日後虔誠的信仰宗教,實在是因緣之所至,並無絕對的是非之論。

只不過在此想提醒基督徒們,上帝的意旨應該是讓您認同祂的存在,並信守祂的戒條,而不是為了讓人鄙視佛教。

認真來研究傳教的歷史,基督教占絕對統治地位的中世紀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慘無人道的黑暗世紀。近代人文主義思想正是因為抗拒基督教信仰、遠離了神、走近了人才誕生的。

1099年,十字軍攻陷了耶路撒冷,燒殺掠奪,血洗全城,『刀劍不染血的人要受詛咒』,連躲進了阿克薩清真寺避難的七萬名婦孺老幼也被殺得乾乾淨 淨,無一倖免--基督教的歷史學家極其驕傲地記載了這一豐功偉績。1187年,阿拉伯人的戰神、埃及蘇丹薩拉丁率領伊斯蘭聯軍,在經過傷亡慘重的激戰後, 奪回了被基督徒蹂躪了近90年的耶路撒冷。當時有大約10萬名基督徒還在城中,面臨著血腥報復。出乎意料的是,薩拉丁下令士兵不准屠殺、掠奪城中的平民, 保證所有基督徒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而如果他們要回歸祖國的話,交少量的贖金就可以帶著財產走人。大約8萬4千名基督徒在薩拉丁士兵的保護下離開了耶路撒 冷,許多交不起贖金的人也被赦免放行,薩拉丁的兄弟阿迪爾還自掏腰包替2千名基督徒交了贖金。一些丈夫在與穆斯林的作戰中戰死的基督徒婦女甚至還得到了賠 償。戰勝者為有血海深仇的戰敗陣亡者支付賠償,在人類歷史上恐怕是空前絕後的了。 薩拉丁的善行基督徒並不領情。他們以後還一次又一次地發動血洗穆斯林的十字軍東征。薩拉丁毫無疑問是一名很虔誠的穆斯林,而同樣的宗教信仰在今天卻結出了 恐怖主義的怪胎。人的善惡,與是否信神並無必然的關係。

當代基督徒津津樂道『愛你的敵人』,那不過是基督教的一大謊言,連福音書中的耶穌自己都做不到,一遍又一遍地咒駡法利賽人是毒蛇的子孫,要去地獄受 永遠的煎熬(以致羅素忍不住要譏諷他如此喜歡咒人下地獄實在算不上是仁慈的人),其信徒更等而下之,在大部分時間內是『恨你的敵人』,而且往往恨到慘無人 道的地步。

然而,就得鄙棄上帝與耶穌嗎?不。
因為,為惡的始終是人,扭曲原始教義的也是人。
為了反對違抗自我信仰的人,而做出扭曲與邪惡事情的,都是人,並非宗教本身。

所以不管抱持著任何信仰,都得回歸到『人本思想』上,從反省思悟自我做起,而不是眼睛所看、耳朵所聽盡是其它異教的不是。

每個人的選擇自然有其自由意志,沒選擇的只是不適合,而不是很爛。如果一個宗教真那麼爛到一無是處,那麼早就該消失,也無法流傳下來了。

----
佛教裡教人吃素的典故,是出於慈悲。
至於要持哪部經典,都是自己挑適合的就好,並沒一定。
總的來說,佛教思想只有幾句話即可貫通所有佛經:
『無常是常,真空妙有。境隨心轉,唯識所生。』
然而,三歲小兒能說得,八十老翁難做得。

佛教裡很重要的精神是『方便法門』、『持而不執』,就如同儒家所講的『權變』。
而現今大多數自認虔誠的佛教徒卻是一個比一個執著、重視形式。
所以在各個宗教論壇裡不見慈悲寬容,只是充斥著漫罵及我慢貢高的爭鬥心。

關於愛你的敵人這句,原文出自新約.馬太福音第五章

38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39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
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
41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42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
43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
44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45這樣就可以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
46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麼賞賜呢﹖就是稅吏不也是這樣行麼﹖
47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甚麼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麼﹖
48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在下雖非教徒,但敝上亦曾指示在下需要讀聖經,所以儘管在下滿腹狐疑,但仍是乖乖的讀過。讀到這些章節時才發現,佛教裡的慈悲包容,儒家的兼愛天下,講的不也正是這些嗎?
原來敝上要讓在下明白的,就是『萬法本歸一、因人心而分』的道理呀!

在下曾經不明白的,是耶穌在被釘在十字架上,斷氣前為何還說了那句話...『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馬太福音
27:46約在申初、耶穌大聲喊著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 神、我的 神、為甚麼離棄我。
27:47站在那裡的人、有的聽見就說、這個人呼叫以利亞呢。
27:48內中有一個人、趕緊跑去、拿海絨蘸滿了醋、綁在葦子上、送給他喝。
27:49其餘的人說、且等著、看以利亞來救他不來。
27:50耶穌又大聲喊叫、氣就斷了。

如果說,耶穌是上帝的兒子也不是人,而以福音書裡所記載的事跡來看,他是完全明白他將面對的命運的,而這也是為何他有機會逃跑,卻選擇了面對的緣故。
然而,當真正面臨時,這個不屬於『人』的形象卻徹底崩潰。

不過,也由於這個崩潰才令在下認同,這終究是屬於人的宗教,而不只是遙遠的神國傳說。

宗教是為了人所創立的,因此一個宗教的教義總是教人如何面對生命、經營生命。因此,只訴說著多麼崇高多麼神聖卻不帶一絲人性的故事,對在下而言根本不值一顧。

也許在下認同的觀點與大多數信徒們不一樣,然而這是屬於適合在下認同的觀點,觀點不同並無是非對錯之論,是非對錯是比較而來,而非絕對。

而以上這堆囉哩八唆的內容,也僅是在下個人看法而已,並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

許多積非成是的慣俗,其實也正是現今佛道宗教界混亂的原因。
正統佛教是不拜佛像、不燒香、不燒紙錢的。

道教的多神制,也並非道教所獨創,在各民族的歷史中都會對自然萬物的崇拜尊敬而將其神格化,並發展為祭祀儀式與宗教。
原本是對自然萬物的尊崇,在流傳千百年後卻轉而重視祭祀禮儀上,忽略了原先的意義,才導致一些亂象。

關於耶穌咒罵法利賽人的出處:

馬太福音

23:1那時、耶穌對眾人和門徒講論、
23:2說、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
23:3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你們都要謹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23:4他們把難擔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
23:5他們一切所作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見.所以將佩戴的經文做寬了、衣裳的繸子做長了.
23:6喜愛筵席上的首座、會堂裡的高位.
23:7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他安、稱呼他拉比。〔拉比就是夫子〕
23:8但你們不要受拉比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夫子.你們都是弟兄。
23:9也不要稱呼地上的人為父.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
23:10也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因為只有一位是你們的師尊、就是基督。
23:11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
23:12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23:13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正當人前、把天國的門關了.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有古卷在此有〕
23:14〔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所以要受更重的刑罰〕
23:15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還加倍。
23:16你們這瞎眼領路的有禍了.你們說、凡指著殿起誓的、這算不得甚麼.只是凡指著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該謹守。
23:17你們這無知瞎眼的人哪、甚麼是大的、是金子呢、還是叫金子成聖的殿呢。
23:18你們又說、凡指著壇起誓的、這算不得甚麼.只是凡指著壇上禮物起誓的、他就該謹守。
23:19你們這瞎眼的人哪、甚麼是大的、是禮物呢、還是叫禮物成聖的壇呢。
23:20所以人指著壇起誓、就是指著壇和壇上一切所有的起誓。
23:21人指著殿起誓、就是指著殿和那住在殿裡的起誓。
23:22人指著天起誓、就是指著 神的寶座和那坐在上面的起誓。
23:23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茴香、芹菜、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這更重的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23:24你們這瞎眼領路的、蠓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
23:25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勒索和放蕩。
23:26你這瞎眼的法利賽人、先洗淨杯盤的裡面、好叫外面也乾淨了。
23:27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
23:28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23:29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建造先知的墳、修飾義人的墓、說、
23:30若是我們在我們祖宗的時候、必不和他們同流先知的血。
23:31這就是你們自己證明、是殺害先知者的子孫了。
23:32你們去充滿你們祖宗的惡貫罷。
23:33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阿、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
23:34所以我差遣先知和智慧人並文士、到你們這裡來.有的你們要殺害、要釘十字架.有的你們要在會堂裡鞭打、從這城追逼到那城.
23:35叫世上所流義人的血、都歸到你們身上.從義人亞伯的血起、直到你們在殿和壇中間所殺的巴拉加的兒子撒迦利亞的血為止。

在下雖然選擇佛教思想為主軸,實際上還是照樣讀一些反佛教的文章,以不帶私人情緒的客觀角度去閱讀,探究其中合理及不合理處,經過重新思考並驗證才選擇接受與否,而不是全盤接受的。
所以雖然內心認定思想上近乎佛教思維,但實際上還是不將自己限定在特種宗教框框裡以免封鎖住了,也因此才會閱讀與學習各家經典。

宗教的目的是在幫助人瞭解探索自我內心,並進而明白由己身為起點,擴大對週遭影響的層面,而不是在各宗教的細則條戒上搞分裂。

在下深信,『未曾經過懷疑與辯證過程的真理並非真理』。
而敝上也常教導在下,凡事皆需要審慎思考過,而不是未經瞭解就全盤接受,並且『應當置疑於非疑處』才能真正發掘出問題。

記得有位朋友曾發表了一句讓在下很感動的話,

『如果真的想活在基督/上帝之內,
那希望你能在讀聖經時能把以色列文化偏見和歷代寫聖經的的先知們的思維極限先看清楚,
再選擇在聖經內學什麼, 信怎麼的上帝』

希望您擇選的,是您的上帝,而不是別人口中的上帝,這亦是在下所祈望的。

關於法利賽人的事,我請教過一位同事。
這位同事是資深教徒,為人處事非常謙和,是在我們公司的業務部任職。
今年業績在前半年就已經達百分之三百多....驚人吧!
大概今年公司的Super Sales獎應該非他莫屬了。

他提到法利賽人時說,法利賽人是非常信仰上帝的,而且非常虔誠。
但也由於他們對上帝的極度忠誠,內心產生自傲,所以無法以更寬廣的心界與眼界來接受『耶穌受上帝派遣而來』這件事。

在他們心中,上帝是至高無上的,在舊約裡的先知們,都是獲得天使的啟示,以及親自受到上帝的寵臨,上帝怎麼可能會違反慣例的派遣以人為身份的使者,而且又自稱是上帝的兒子!

回首看現今。
即使在耶穌已被承認為上帝之子的今日,若出現一個人自稱是上帝的使者,誰會相信呢?

越是虔誠的信徒,越容易陷入盲目崇拜與極端的排除異端這種情結裡。
這樣的情節在歷史上已經不斷的重演過多次!

耶穌與舊約裡的上帝最大不同的,在於上帝所擇選的先知都是在各方面很優秀的人,而耶穌所選擇的使徒都是在地位較低下或過往言行上曾犯戒條的人。也因此,加深了耶穌受迫害的理由。

再回頭看看。
上帝的選擇有錯嗎?不。
耶穌的選擇有錯嗎?更不。

只是時代不同,人心不同,才需要適應當時社會所需。

舊約上帝的時代,缺乏忠誠的信仰,因此需要優秀忠誠的先知來傳播上帝的見證。
新約耶穌的時代,並不缺乏忠誠的信徒,而是需要拯救那些以為自己已被上帝遺棄的人,當他們改過後,明白如此的自己仍未被上帝遺棄,那他們將自身的體驗與大家分享時,將更有說服力,對上帝的萬能也會更有信心。

在下在前面已提過,常見到一些自認是佛教徒的人,容不下所謂的邪端異說,因此在各大論談裡的爭鬥辯論已呈嚴重的白熱化,忘了佛家並不鼓勵爭鬥的原始精神。而爭鬥越激烈的那些,很諷刺的也是那些越虔誠的人。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各種宗教上屢見不鮮。

所以,法利賽人堅持著對上帝忠誠的信仰而迫害耶誕與基督徒們的事,這並不是他們本性邪惡之故,而是過度忠誠所致。

當然以上的說法並非為法利賽人脫罪,而是真正的去瞭解他們為何會犯這樣的錯。

在下會提到這些的用意,其實並未偏離主題。
當您選擇您的信仰的同時,瞭解它的善與惡是必要的,因為這樣才能知道您將選擇接受怎樣的善,與捨棄怎樣的惡。

對於其它非您所選擇的信仰,仍需尊重它的存在。
您可以宣揚自身選擇的是善,但請勿批判非您所選擇的必是惡。

畢竟,它的存在並不是只為您一人。
上帝的日光並不只照耀著好人,也無私的照耀著壞人,在上帝眼中並無好與壞,這才是真正的寬容。

2006年10月18日 星期三

[靜思] 強權與公理

在這個世界,只存在著絕對的強權,而沒有絕對的公理,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體認的事實。

面對任何的艱困環境,首先必要學習的是如何適應並存活下來,站穩了根基再圖謀改變。
這是基本遊戲規則,任誰都無法逃脫。

也因此,不管你認為自己是對、是錯,總是得有面對各種不同意見的準備,而不是一昧的只接受認同自己者,而排斥反對自己的人。


卡內基曾經說:『一個人受到批判與責難時,也是最危險的時刻。』

無法認清認同與反對聲浪都是必要存在的事實,只會讓自己更陷入盲目之中而不自知。
當所有的人都反對自己時,先別急著感到悲哀,也許是提醒自己需要再多加深思與檢討的機會,化危機為轉機。
當所有的人都認同自己時,先別急著感到高興,也許是他人早已厭倦自己的頑冥不靈與情緒化,而不願意理會。

因此,孔子也曾說:『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註: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無法接受一絲反對,一昧爭論到底,卻遺忘了正綱主體,極其不智。
就像充滿了氣的皮球,稍一拍打就蹦跳個老高。
在職場上具備這種個性特質的人很容易被看出其抗壓性的嚴重不足,因此也難以託付重責,終究成不了器。

倘若繼續深鑽下去而無法省悟,就只能在高牆圍籬的個人王國裡當個寂寞的國王。

李斯.《諫逐客書》中所言:『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唯有包容千山萬豁的胸襟,才足以擁有一望無盡的天空。

眼前的是非並不會是絕對,也因此,能夠接受不斷的質疑與辨正才能更趨近真理。

百年之前,你我皆未存。
百年之後,你我早塵滅。

還有什麼好計較與在意的呢?

2006年10月5日 星期四

[玄怪] 與天使相遇


前陣子老媽因為膽結石住院開刀,住進某家基督教醫院裡。
住院期間,我通常是下班後再去醫院,而白天是大妹看顧。
偶爾也會有幾位朋友來探望。
因為這家醫院是全院禁煙,我跟朋友都有抽煙啊,平常都得跑到醫院門口外邊的吸煙區。

就在某一天,隔壁病床來了位病人,由她老公看護。
她老公也是癮君子,就偷偷告訴我們說,

 『不必那麼傻傻的還跑到醫院外面啦!
 在逃生梯旁邊就有人擺了奶粉罐當煙灰缸,
 那邊還有窗戶可向外透氣,在那邊抽就好了。』


我們好奇就跑去那邊抽煙,順便瞧瞧傳說中的吸煙區是啥模樣。
一打開逃生門,居然不自覺的發了陣冷顫,身上雞皮疙瘩直冒,頭側也緊了一下,發覺那邊似乎有很多游靈,不大乾淨。

之前也聽看護阿姨說過,她曾聽到部份醫院志工說過那邊鬧得滿兇的....
也許是因為基督教醫院之故吧,平常根本沒在辦超渡法會,在那邊往生的病患靈魂若迷失,就會在醫院裡徘徊....

我定了定神後,發現怎門邊的窗戶上有貼了深色厚紙板,像是封起來一樣,覺得那邊滿詭異的。
一查探才發現,那裡居然有著一道靈界通道口,許多游離的靈,就經由那個通道往來靈界與人間界,徘徊不定。

而我那位朋友呢,他也是修者,早已經混身感覺不自在了。
與他稍討論後,我決定在那邊放一道令符,做個過濾阻絕的符鎖,不讓那個通道完全開放任由進出,以免影響到住院的病患,因為病患身體健康欠佳,陽氣較虛弱,容易被卡。

在那邊放了那道符鎖後,突然感覺有人在身後拉了拉我的衣角,我轉頭看並沒有看到人。
但我那位修友是見得到的,只見他驚呼的說,

 『師兄師兄,有天使耶!
 全身金色光華,有兩對翅膀喔!剛剛祂好像在找你喔!』

我心裡也暗自覺得好笑,我是修習東方系的,怎會跟天使扯上關係?
接著,就跟天使對話了,問他拉我衣角是有何事找我?

那天使說,『能否請你解開那個通道的符鎖....』

我問祂『為什麼呢?』

祂回答,
 『雖然這些游靈們尚處於迷失與徘徊,但是他們並未投入撒旦的懷抱,所以他們仍是屬於上帝的子民。而上帝所愛的子民們,應當享有自由,不應當給予限制,直到他們認清了自己的方向,自然會回歸到上帝的懷抱裡。』

我覺得祂說的有道理,看來,是我錯了。
況且只是偶然湊巧才得知那個通道的存在,而那位天使卻早已在那邊守護了很久,理當尊重祂。
所以我就把符鎖撤了。

那位天使見符鎖撤收後,微微一笑後便隨著光華閃耀,淡淡的消失在空氣中。

這個經驗讓我滿訝異的。
不管是修習東方宗系,或是西洋門派,或許無形界也與人間一樣,有著各式各樣的天堂與地獄迎接屬性相近的往生之人吧?

想到這裡,不禁聯想起那句話,『天下本一家,萬道終歸一』。
也許,各種宗教裡所用的稱呼描述大同小異,但描述的真理,卻都一樣是教人真善美。
或許各家經典中對於無形界事物的各種描述,都是共存的吧?

補註:
關於天使的長相,以我們所見到的來形容,約為十幾歲的少年or少女,看不出性別,皮膚白皙,臉龐俊秀,五官分明似雕像般。髮色金黃微捲,臉上無特別喜怒表情,但卻充滿著一種靜謐與淡雅的從容。上身穿著寬鬆白袍,並未見到下半身,雙手持抱在胸前,兩對翅膀微張呈X形,聲音有點高,就像尚未變聲前的唱詩班小男生。全身充滿金色光華,閃亮耀目卻不覺刺眼,很是美麗。

一切都是幻覺?或許。

2006年8月13日 星期日

[交流] 關於功德


有位朋友提問:《金剛經持驗錄》裡提到誦唸經文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不知道能否真有幫助?

關於功德二字的解釋,參考六祖壇經的說法較為中肯。


何謂功德?
六祖壇經云:『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梵語guna)。』

簡單以白話淺譯一下:

『見性是功』,此處的『見』字亦通『現』字,也就是自性清淨本來,回復佛性是功,這是屬於修心的功夫。

『平等是德』,因眾生皆有佛性,無分別、人我之心,在住行坐臥裡表現如一,與內心澈悟一同,不會表裡不一,所以這是指行的部份。

而這二句就是指修行與功德間的關係:『修功而行德』。

那明白了這二句之後 再來看以下數句。

『念念無滯』,亦是指心念上因回復本來自性清淨後,即得無上智慧,自然通暢無礙。

『常見本性』,這句話其實是用來指外在言行來說的。一個人的內心想法要如何讓別人知道與評論?自然是透過自身的言行寸度間讓他人瞭解觀察得知。

所以說,『常見本性』這句話是指外在言行表現而言。

再回頭對照一開始所解說的那二句:『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念念無滯,常見本性』這二句是在加強說明修行與功德之間的關係。

由 見性是功 → 而 念念無滯

因 平等是德 → 故 常見本性

基本上關於『功德』二字與『修行』之間的關係,這四句已經說明得很清楚了。

但後面還有一句重要的話:『真實妙用,名為功德(梵語guna)。』

『真實妙用』這四個字含意很深啊!以儒家用詞來講,叫作『權變』。
也就是『因材施教』、『因時制宜』的意思。

不過,『因材施教』的含意是較狹義的指師對生的教導授業關係所採用的方式而言,若是以佛家來講,就是『方便法門』。
面對任何不同的人事時地與狀況輕重的衡量,也許在處理同樣類型的事時,未必會執著於使用同一種方法,因為眾生根器不同。

既是『妙用』,何以提及『真實』二字?因自性為『真』,佛性不二,故名『真實』。

那麼再回頭來探討剛提及的問題:『誦念經咒有無功德?』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為何?若誦念經咒時,與各界眾生之緣聚巧逢,恰使其悟澈自性,即是功。
但各眾生因緣並非既定,而是各自有別,所以不見得緣逢機也合。故『機』、『緣』缺一不可,未逢兩者皆緣熟瓜落時,可謂無功。

要怎麼做才能顯現自身的本性?『當常置疑於不疑之處。』
時時推翻自我已知、所知,也就是要常在腦內搞革命。

『心法』之說,即指『修心之法』。

往昔曾提及入修千手觀音法門的例子中為說明。

家中大老問我:『若佛門教人不執,何以觀音地藏誓言紅塵地獄不空絕不成佛?這是否為執?何以故?』

一開始我的答案是:『觀音地藏之願力非為求自身之私利,而是為求眾生之救渡,故不能以尋常標準看待之,所以不能稱為執著。

一年後,推翻了原先的看法,認為:『執著就是執著,沒什麼為人為己!否則佛劍何必下無間?』

那麼既知是執,又為何持執?

是『因大慈與大悲故,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願,以一己之執換取眾生之渡。』

之前曾提及的就是以上這二段。

近日體悟到的第三段,是『救渡眾生與成佛何干?』

阿彌陀佛身在西方極樂淨土,亦是與眾生結緣!
也就是說,成佛照樣可以渡眾生吧?所以根本是兩碼子事。
那麼為何還得以不成佛為願來行救渡呢?因成佛即處淨土,不入紅塵,為了親至紅塵化現救渡,故以居菩薩入世化身行之,這才是『入世法門』的真義。

以這個例子來說,其實從頭到尾只是同一個題目在不同階段裡的觀念革命而已。
在自我省思與體悟中一直反覆推翻既往已知,往更深更廣的精要裡悟現,這就是『常置疑於不疑之處。』

若在第一個答案出現時就停止繼續鑽研,就不會有第二個答案。
同樣的,若第二個出現就停止,也不會再有第三個。

那麼,現在已有了第三個答案,這會是最終的答案嗎?不會。
也許數年後,又會在其中有所發現或推翻既定的已知。

2006年8月12日 星期六

[交流]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前幾日與某位年輕朋友聊天時,那位朋友在請教一些靈學問題後突然說:好想學符咒!

我笑著問他,『那麼你願意拿什麼來交換?』
他疑惑著反問,『需要拿什麼換?』
我回答:『你想夭折,一輩子貧苦,或是斷絕後代?』
他驚訝的說:『我都不要!』
我只有微笑。

學習能力需要付出什麼代價?
這個問題可能很少對靈學修行有興趣的人明白的。
世上絕對沒有白吃的午餐,在一般人眼中欣羨的能力者,背後是犧牲了多少沒有人知道。



以我認識的修友們來說,有經歷過諸多死劫的,像是出意外被鋼筋插喉而過,也有出車禍幸運沒撞死的,而我自身的命運波折,婚姻感情不順遂,連工作都需要付出更多幾倍的努力才能換取與平常人相等的回報。
這些平常人只要付出努力就能獲得的幸福,在我們身上卻是如在天邊遙不可及。

最近有位修友進入閉關考期,據知已經17天沒睡覺了,平常還得上班工作,工作的地方與住家距離很遠,騎機車單趟也需要花一二小時以上,精神不濟好比每天與死神約會,已出過數次車禍受傷。
他所承繼的是他的長輩,那位長輩據知亦是招惹了其它修者,鬥法中被下了降而橫死的。

若問,為何這麼嚴苛?
我只能回答,試圖擁有『人』不該有的能力本來就是得犧牲『人』應該有的作交換,而且往往不是等價的交換。

即使能夠擁有了能力,也不會跟著你一生一世,但犧牲掉的卻是換不回的。
只要稍一不注意,心性有所偏差,對不起,直接入魔,發瘋住精神病院,流落街頭甚至是橫死。
絕對沒得談。

別天真的以為你有資格耍賴,談條件。
如果沒有賭上生命與家人的心裡準備,請別輕易嘗試,這是條不歸路,容不得你後悔不幹。

若是想站在安全線後,學些玩票性的占卜學是可以的,但別奢想成為神算。
到了神算境界,都是一樣的。

公司裡某位祕書,因為對八字學很感興趣就去拜了某位老師學習。
她也很用功學,也拼命幫人家算,確實她真的具備神算的能力,連我這命格已脫的人她還是有辦法算出某些東西來。
但是學了約半年,她某天突然雙腿無力,去醫院檢查才發現脊椎旁長了顆腫瘤,切片檢查發現是惡性瘤,因此離職治療。
一年後,就往生了。

雖然不是所有學五術與修行的人都如此悽慘,但這是大多數都如此的。
你有什麼把握認為你絕對是那少數的例外?

而且在修學過程中的妄執痴想,化作現實裡能感受得到的紛擾,隨便去郊外或廟裡不是卡了一堆飄就是打嗝頭暈受盡折騰,難道就會比常人的日子好過嗎?

但是話說回來,為什麼得要這樣不可?
道理很簡單。
生命的丰采是透過苦難來淬練。
智慧與圓融更需要波折來培養。

如同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 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至於那些自以為神佛降世,名號來頭一個比一個大,但是連基本的結界防御能力都沒有的妄想者,也只能笑笑以對。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利令智昏,鼠目寸光。
無知可以是種幸福,但自大與狂妄從來都只會導引向滅亡。

2006年8月9日 星期三

[交流] 略談因果


『因果』二字,常被泛而誤用之。

先談談較常被誤用的部份。
好比知名的某通靈者所提之因果論,如親子與夫妻不合狀況皆以前世因今生果來解說,並勸人要逆承順受,這是不恰當的。

因未必只是前世種,果未必只能今生嘗。
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單獨的出現在這世間,所以最初的糾葛即是來自於親生父母與自身之間的親子關係。

及至成長後,隨著各種際遇所交集的人越來越多,各種因緣纏繞更錯綜複雜,每段深淺之緣間的因與果有些在現世了結,有些則在來世續緣。



諸佛菩薩何以言『不昧因果』,而非『不落因果』,就在於諸佛菩薩深知因果之律無可違逆,所以即便是與眾生結緣之間過程裡所種任何因將在日後緣熟成果,也坦然承受。

在東方生命哲學理論觀裡,認為肉體生命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並不是全部。
所以因果的觀念便貫通了往世、今世、來世而成為『三世』的理論觀點。


但是加入了三世觀以後的因果理論,卻在各種似是而非的解釋下產生混淆,倒因為果或倒果為因。
好比說,前幾年發生的逆子夥同損友們殺害父母意圖提前繼承財產一事,真的是前世因果嗎?
事實上,那位兇嫌是家中獨子,自小受父母寵溺非常,予取予求,因此並未經由教育而培養出正確的是非與價值觀,這才是因。
而兇手殺害父母,是果亦是因,其中逆上為果(父母過於寵逆獨子為因),殺生為另因,除了應受法律制裁外,陰律裡另有懲處。

再提及許多夫妻不合問題,真的是孽緣因果嗎?
將問題推諉於前世因果是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人與人之間的經營是種藝術,越親蜜的人際關係越是敏感,很容易因密切相處間的小磨擦處理不好而衍生出大問題出來。
若未從自身日常的言行態度來反省,就推說是因果與欠債,根本是種逃避與藉口。
逆承順受並不是正確的,應當在檢討思慮問題根源後採取正確的應對處理態度才是。

誠如在『天兵文』裡提及的,什麼是冤親債主?

會讓自己不由自主內心牽掛,就算對方多麼無情對待,還是愛得要死要活,不論如何被欺負虐待,還是肯為對方跳火山的那個人就是債主。
而那關心自己,卻老被自己忤逆得老淚縱橫,暗自心傷的父母,他們的冤親就是自己!

上天安排的緣份牽繫,如何經營成善緣或孽緣的決定權都是在於自己。
若凡事只能以宿命論或錯誤的因果觀來論之,生命就會失去價值。

也因此,任何緣繫該如何以理論之行之,而不是以人論之行之,才是正確的方向。
唯有真正的務盡了人事,才有資格靜待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