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婆討論著未來期望能給孩子的教育,要用什麼方式。
我說,「我希望能教給孩子的,是『自我思考』的能力。」
老婆微笑的看了我一眼。
傳統家庭教育中,是源於儒家思想的奴性教育。
從「天、地、君、親、師」的思想,把君、親、師這三種『人』的地位拉抬至與天地同高,不可違逆。
然而,只要是『人』就必定不是完美的,也是會犯錯誤。
但是,若是面對『人過』而不予以糾正導引,那這錯誤往往會引致更大的傷害。
常有人說,現代年輕人不懂得思考,不肯吃苦,總是沉迷於膚淺文化且沒深度。
但是,若探究其源,會發現這是來自於教育的問題,不管是學校或家庭。
可有多少父母曾自我檢討,到底教導過孩子們怎麼去思考,計劃,並給予孩子們將計劃付諸實現的機會?
很多時候,孩子們有任何天馬行空的想法時,做父母的總是一句:『別傻了!不可能的!』這類的話來打壓孩子們的思想。當孩子們有所違逆時,便冠以『逆天』之名,打到罪該萬死之地。
所以,孩子們學習到的,就是『要聽話』。
只要聽話就好啦,不違逆父母,不讓他們生氣就好啦。
但是,這樣的孩子就算是在求學期間乖乖念書,努力考試,即便是到了入社會後需要自己扛起一切人生之時,就產生了迷惘。
這也是像雞排博士所言述過往時所說的,他只要唸書就好了,但其他該學的事卻都沒有學習到。
幸運如他,後來懂得反省與思考後,擁有了自己的想法。即便脫離了大家的期望,但他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麼,為何要做什麼,並樂在其中。
行行出狀元,當父母的常把自己無法完成的夢想強加於孩子身上,期盼孩子們完成接棒。
有一次跟爸媽聊天時,老媽說:
『你們幾個兄妹自小就很有自己的想法意見,很難乖乖的!常常違逆我。』
我笑笑的回答,
『要是當初妳把我們生做智障兒,那就乖了啦,都不會作怪。可是喔,如果我們完全聽妳的話,最完美也只是成為另一個妳,卻不見得有妳的命。結果會好嗎?也許當我們乖乖聽話卻一事無成時還會責怨妳主導我們的人生,妳會高興嗎?可是喔,我們都勇敢的違逆了,也努力於自己所選擇的路。雖然一路跌跌撞撞走來,但我們沒恨妳啊!這不也是好事嗎?』
老媽笑笑,『當父母的就是怕你們受傷啊!不希望你們走冤枉路。』
我回答:『可是,曾經痛過才會知道痛,這也是學習與成長。』
最後老爸出來結尾,『有沒有什麼成就,是你們該對自己人生負責的,做父母的最大期盼也是最小的願望,也只是你們幾個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才是重要的啦。』
回到最前的話題當結尾。
後來老婆問我,「你想怎麼做?』
我說,「對於孩子的任何要求都要問問為什麼,怎麼做,並聆聽孩子的聲音。不管孩子的想法多荒謬,慢慢孩子也會成長與理解並修正。我們當父母的,就是協助孩子養成思考的習慣,而不是替他設想理由與妄加評斷。像孩子想要吃零食,就問問為什麼要吃?要吃什麼?而不是直接說,『你是不是餓了?』這句話要由他自己說出來。也不是直接就責罵『你正餐都不吃現在吃什麼零食?不可以!』」
讓孩子自己思考與評斷,做父母的再適時告知這些評斷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與影響,我想,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做法。
當然啦,等生了孩子再說吧。
說不定我其實只是個會成為把孩子徹底寵壞的老爸.....Who Knows ?
關於我自己
- 。光音天羽。ღ ✿.。.:*
- Taiwan
-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靜思] 由3P及PDCA談人生管理
在專案規劃裡,主要對象為3P,它包括「人」(People)、「產品」(Product) 與「程序」(Process) 。
從工程技術角度來說,能夠解決的只有產品部份的功能性問題。
然而,如果沒有從工作流程中徹底瞭解真正的需求,以及是什麼樣的人(角色/位置)來使用的話,那麼再完備的功能也無法徹底發揮其真正功能性。
如果從這3P理論來審視工作事業的角度,那麼什麼才叫做真正的專業呢?
一個懂得高深技術者,卻總是搞不清楚對象是什麼樣的人,究竟需要什麼,努力給了一堆他根本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到最後還是無法完案。
老爸過去常說:『藝高人貧』這句話。
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麼。後來發現,就是從3P理論中可以得到很合理的結果推論與解釋。
過去常說,『人生是需要當專案來做管理的。』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過於專注做一件事所需的技術性難度,而只針對這方面去經營,可是卻忽略了去評估要做這事到底需要些什麼樣的資源與成本,該選擇什麼樣的人來做來用,以及做與不做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性,這就是盲點所在。
從3P管理所帶出來的就是風險評鑑,列出更詳細的影響層次以及各影響因素的判別,而針對各因素做策略處理規劃。
當然,如果放在人生專案的管理上,那麼這些理論性的東西可以應用的層面更多,思維也能更縝密。
回頭以職涯規劃為例,來從最基本的評估法則論起:
我喜歡做什麼,想做什麼樣的工作。大多數人思路僅止於此。
更深的思考,要怎麼做,做了有什麼用,要如何盤整自身的資源,需要怎樣的專才人脈以及付出的成本(還要考慮時間因素),對哪些人有怎麼樣的影響,這樣子就能夠有比較具脈絡的方向,而建立起基本計劃。
戴明循環(Deming Cycle)又稱持續改進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其內容是指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驗)->A(Action,處理)。
從計劃階段到付諸實現,就是從Plan到Do的進程。而完成以後,還需要做持續堅控與檢驗Check來確認執行成效,如有問題則進入另一個處理(Action)階段。
此時,這個Action就又成為另一個計劃,如改善計劃,重新進入Plan階段,啟始另一個PDCA流程。
在人生中常常有許多時候要回頭審視檢討,曾經經歷過哪些事,損失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日後能成為什麼樣的資源,或者是要如何調整規劃方向的參考依據。
從管理學裡來看人生,是很有趣的。
畢竟事情是由人而生,因此管理也是需要從人而始,推展出對各項事務流程的控管。
從這些法則理論來分析評估人事物,將可看出一些原本看不見的盲點。
從工程技術角度來說,能夠解決的只有產品部份的功能性問題。
然而,如果沒有從工作流程中徹底瞭解真正的需求,以及是什麼樣的人(角色/位置)來使用的話,那麼再完備的功能也無法徹底發揮其真正功能性。
如果從這3P理論來審視工作事業的角度,那麼什麼才叫做真正的專業呢?
一個懂得高深技術者,卻總是搞不清楚對象是什麼樣的人,究竟需要什麼,努力給了一堆他根本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到最後還是無法完案。
老爸過去常說:『藝高人貧』這句話。
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麼。後來發現,就是從3P理論中可以得到很合理的結果推論與解釋。
過去常說,『人生是需要當專案來做管理的。』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過於專注做一件事所需的技術性難度,而只針對這方面去經營,可是卻忽略了去評估要做這事到底需要些什麼樣的資源與成本,該選擇什麼樣的人來做來用,以及做與不做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性,這就是盲點所在。
從3P管理所帶出來的就是風險評鑑,列出更詳細的影響層次以及各影響因素的判別,而針對各因素做策略處理規劃。
當然,如果放在人生專案的管理上,那麼這些理論性的東西可以應用的層面更多,思維也能更縝密。
回頭以職涯規劃為例,來從最基本的評估法則論起:
我喜歡做什麼,想做什麼樣的工作。大多數人思路僅止於此。
更深的思考,要怎麼做,做了有什麼用,要如何盤整自身的資源,需要怎樣的專才人脈以及付出的成本(還要考慮時間因素),對哪些人有怎麼樣的影響,這樣子就能夠有比較具脈絡的方向,而建立起基本計劃。
戴明循環(Deming Cycle)又稱持續改進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其內容是指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驗)->A(Action,處理)。
從計劃階段到付諸實現,就是從Plan到Do的進程。而完成以後,還需要做持續堅控與檢驗Check來確認執行成效,如有問題則進入另一個處理(Action)階段。
此時,這個Action就又成為另一個計劃,如改善計劃,重新進入Plan階段,啟始另一個PDCA流程。
在人生中常常有許多時候要回頭審視檢討,曾經經歷過哪些事,損失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日後能成為什麼樣的資源,或者是要如何調整規劃方向的參考依據。
從管理學裡來看人生,是很有趣的。
畢竟事情是由人而生,因此管理也是需要從人而始,推展出對各項事務流程的控管。
從這些法則理論來分析評估人事物,將可看出一些原本看不見的盲點。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靜思] 求己
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是否掌握了整體情勢之後再說。
就像沒事不爽罵政府,但是政府不理你,你又能如何?氣死自己而已。
對公司內的陳規陋習不滿想要改革,先讓自己掌握改革權再說吧,否則只會充滿抱怨不滿,卻什麼也改變不了。
總是要先從適應遊戲規則開始,之後能玩得好才可能輪得到自己做主那天,是吧。
《孟子‧公孫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凡事反求諸己,莫訴怨於人,先把自己做好就對了。
何需那麼多的抱怨.....
搞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是否掌握了整體情勢之後再說。
就像沒事不爽罵政府,但是政府不理你,你又能如何?氣死自己而已。
對公司內的陳規陋習不滿想要改革,先讓自己掌握改革權再說吧,否則只會充滿抱怨不滿,卻什麼也改變不了。
總是要先從適應遊戲規則開始,之後能玩得好才可能輪得到自己做主那天,是吧。
《孟子‧公孫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凡事反求諸己,莫訴怨於人,先把自己做好就對了。
何需那麼多的抱怨.....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軼事] 聽某嘴,大富貴!
古人說:『聽某嘴,大富貴!』
這句話是真的!
之前每次買彩券,老婆總是說:『別抱太多期待,又不一定會中啦,做公益也不是壞事。不過會不會中都沒關係,我還是很愛你啊!』
然後呢,每次對獎果然沒中,我就告訴她說,『吸引力法則啊沒聽說過嗎?妳能不能也積極些集氣一下?幹嘛澆冷水。』
幾次以後,老婆覺得我在牽拖她,火大了就說,『那你以後自己買都別跟我講也別讓我知道就會中啦,我也不會澆你冷水了行不行?』
好吧,沒必要為這種小事拌嘴也沒錯,乖乖閉嘴趴著才不會中槍。
在出國前採購準備些東西時,經過彩券行,想起老婆說的話。
所以就順道買了兩注電腦選號的大樂透彩而且真的沒告訴她。
這張彩券放在皮包裡跟著我們飄洋過海到歐洲繞了幾個國家一圈,回國後一堆事又忙著處理,說實話我早就忘了有買了彩券這回事。
今天突然想到才拿出來對,哈哈,竟然中了三個號碼,四百塊。
彩金雖然不多啦,不過我一向也從沒想過靠這種運氣一夜致富,只不過,這是有始以來第一次中獎券,值得紀念。
更開心的是,驗證了老婆真的是金口啊,還真的中了耶!
這句話是真的!
之前每次買彩券,老婆總是說:『別抱太多期待,又不一定會中啦,做公益也不是壞事。不過會不會中都沒關係,我還是很愛你啊!』
然後呢,每次對獎果然沒中,我就告訴她說,『吸引力法則啊沒聽說過嗎?妳能不能也積極些集氣一下?幹嘛澆冷水。』
幾次以後,老婆覺得我在牽拖她,火大了就說,『那你以後自己買都別跟我講也別讓我知道就會中啦,我也不會澆你冷水了行不行?』
好吧,沒必要為這種小事拌嘴也沒錯,乖乖閉嘴趴著才不會中槍。
在出國前採購準備些東西時,經過彩券行,想起老婆說的話。
所以就順道買了兩注電腦選號的大樂透彩而且真的沒告訴她。
這張彩券放在皮包裡跟著我們飄洋過海到歐洲繞了幾個國家一圈,回國後一堆事又忙著處理,說實話我早就忘了有買了彩券這回事。
今天突然想到才拿出來對,哈哈,竟然中了三個號碼,四百塊。
彩金雖然不多啦,不過我一向也從沒想過靠這種運氣一夜致富,只不過,這是有始以來第一次中獎券,值得紀念。
更開心的是,驗證了老婆真的是金口啊,還真的中了耶!
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心情] 情難枕-續
情難枕-前篇
經歷過幾段不順遂的戀情,也經歷過一段失敗婚姻,輾轉已經二十年,偶爾,還是會回想起當初那段青澀卻又沒真正劃下句點的曾經。
從來沒有誰能真正為『人生』這個詞下一個完美的註腳,因為沒有人能夠明確知道,下一刻未來會是如何。
走過坎坷,也省思領悟,對於愛情的渴求逐漸淡薄。
朋友們問我,怎麼不找個伴?我只是笑笑搖著頭。
甚至,無意間老媽才透露出,老爸在構想幫我找外籍新娘的想法。
我的反應是哈哈大笑,天啊,我桃花從不曾間斷,比較起來,我的異性朋友還比同性的朋友多很多。
只是遇不到那種心靈契合的感覺,所以才會遲遲不前。
直到有一次,認識了一位在台中某教學醫院當衛教師的友人,她也問我怎不找個伴。
我開玩笑的回應,『唉妳們醫院裡的學妹那麼多,也不幫我介紹一下!』
後來,也就這麼不了了之。
也不知是否話題這麼聊著就起了頭,不自覺的又多次談起那段曾經。
這位朋友也頗熱心,當下就說要幫我找看看。
我心想,怎麼可能呢?事過境遷都二十年了,醫護業界的流動率又那麼高,要怎麼找起?
禁不起這位朋友的熱誠,我告訴了她當年那位小護士的名字。
僅僅只是個名字而已,人海茫茫能找得到才會有鬼吧,我想。
然而,就如同前面所說,沒有人能夠明確知道,下一刻未來會是如何。
這位朋友竟然從她們醫院的人事資料庫中找到一位同名同姓的護士,在不同單位。因為是大型教學醫院裡,彼此間並不相識。
她打醫院內線電話去找了兩次都沒回應,留電也沒回,第三次就自己親自跑去找。
這位朋友跟她說,有個人找了她二十年,並提起我的名字。
想不到,真的就是她。
她大方的留了手機給朋友,請我打電話給她無妨。
可是,我遲疑了。
二十年,不算短的時日,當年的小護士如今也不再年輕。
或許她已經有了幸福的婚姻家庭,我何需再去打擾她呢?
諸多人事已非,我們都早已不再是當年的自己。
可是,內心壓抑了二十年的想念,到底是什麼?是愛嗎?我不覺得。那是什麼?我不知道。
也許,只是為了當初沒劃上句點的遺憾始然。
朋友聽了我的考量後說,那何不證實一下再說?所以再跑去問她。
想不到,小護士竟然還是單身!
於是,我鼓起勇氣打了電話給她,在話筒另一端傳來的是熟悉卻又陌生的聲音。
她坦言,只依稀還記得曾經認識我這麼一個人,但是我們曾經相處的點點滴滴,早就埋藏在時光洪流裡。
當時是農曆剛過年後,我還記得她的生日就要近了。
所以我打了電話問她,能否寄生日禮物送她。
她說,禮物是要親自送交才有意義,要求見一面。
看是我下台中,或是她上台北來都可以。
可是,我心裡有點忐忑難決。
拗不過她的堅持,與內心深藏的期待,於是我們見了面。
隔了二十年後再見到她,是她怎麼變得那麼白?當年皮膚明明黑黑的啊!
(事後我家人的印象都是她當年皮膚是黑黑的沒錯,可是她媽媽始終堅持她們家孩子自小皮膚就白,到現在還是羅生門搞不清到底是誰記憶有誤。)
她的臉型圓潤多了,而言談間也油條了很多。唯一不變的,是她美麗的大眼睛。
難免還是會拿當年的印象來作比較的,雖說明明知道當年的清純已經在二十年的時光裡洗滌盡去,換上了自我保護色的妝顏,當然我也是如此。
見面的想法,只是為了告訴她,當年來不及說出口的感謝與抱歉,並沒有多餘的期待。
事後她說,她覺得我有點奇怪。
找了她二十年,明明都是單身,卻又沒追求她的想法,這是什麼鬼?她不明白。
老實說,我也不明白啊!
就算不明白,總也是終於再度重逢。
陸續的保持偶爾的聯絡,二十年的空白無交集,真要能談什麼話題也很有限。
就算是當年也只是短暫的曖昧,根本還沒正式交往過,能有什麼好談?
既然沒什麼過去好談,那就談談現在與未來吧。
也因此,反倒是彼此都沒很刻意的包裝自己,很坦誠的對談,逐漸化解了彼此間的冰霜。
沒幾個月後,我生日快到了。
她邀我去台中,要幫我過生日。
我一併邀請那位幫忙找到她的朋友,想說比較不會尷尬。
可是,還是滿尷尬的,我平常不是很多話的人,但她卻會覺得我莫名其妙,幹嘛耍冷。
這尷尬一直持續到下午約去唱歌,在熱鬧音樂中才活絡了些。
我一直鬧著她玩,就算是當年其實也不曾如此放肆。
再怎麼開心,總也有落幕的時候。
她開著車,先送那位朋友回家,再載我去坐高鐵。
一路上,她終於也放開心防,跟我談起這二十年來經歷的許多辛苦。
談著談著,就掉了淚。
天啊,我的心都被她的眼淚揪著了,很想給她一個擁抱,卻又覺得不妥。
雖然二十年前就認識,但如今我們對彼此的再度重新認識,也遠遠還沒到夠親近到能擁抱的層次。
我鼓勵著她,還是給了她一個擁抱,以及不知道為什麼的道別輕吻(嗯,她說就是被這個吻電到了),然後乘高鐵回到了台北。
所有封印的愛戀與想念,由此開始潰堤...。
也許那個吻是有魔力的吧,讓我們最後的心防都瓦解了。
我們逐漸無所不談,從生活點滴,工作事業,經營管理理念都談。
然後發現,雖然我們之間有二十年的空白,但其實我們各自經歷與學習,卻又在同一個方向上前進。
因此,我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各種喜好,都非常契合,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
重逢一年半多以來,雖然之間也曾經歷許多波折,但我們緊握彼此的手從不曾放過。
這段二十年的情緣,即將在此時開花結果。
她,將是我今生最美的新娘...。
經歷過幾段不順遂的戀情,也經歷過一段失敗婚姻,輾轉已經二十年,偶爾,還是會回想起當初那段青澀卻又沒真正劃下句點的曾經。
從來沒有誰能真正為『人生』這個詞下一個完美的註腳,因為沒有人能夠明確知道,下一刻未來會是如何。
走過坎坷,也省思領悟,對於愛情的渴求逐漸淡薄。
朋友們問我,怎麼不找個伴?我只是笑笑搖著頭。
甚至,無意間老媽才透露出,老爸在構想幫我找外籍新娘的想法。
我的反應是哈哈大笑,天啊,我桃花從不曾間斷,比較起來,我的異性朋友還比同性的朋友多很多。
只是遇不到那種心靈契合的感覺,所以才會遲遲不前。
直到有一次,認識了一位在台中某教學醫院當衛教師的友人,她也問我怎不找個伴。
我開玩笑的回應,『唉妳們醫院裡的學妹那麼多,也不幫我介紹一下!』
後來,也就這麼不了了之。
也不知是否話題這麼聊著就起了頭,不自覺的又多次談起那段曾經。
這位朋友也頗熱心,當下就說要幫我找看看。
我心想,怎麼可能呢?事過境遷都二十年了,醫護業界的流動率又那麼高,要怎麼找起?
禁不起這位朋友的熱誠,我告訴了她當年那位小護士的名字。
僅僅只是個名字而已,人海茫茫能找得到才會有鬼吧,我想。
然而,就如同前面所說,沒有人能夠明確知道,下一刻未來會是如何。
這位朋友竟然從她們醫院的人事資料庫中找到一位同名同姓的護士,在不同單位。因為是大型教學醫院裡,彼此間並不相識。
她打醫院內線電話去找了兩次都沒回應,留電也沒回,第三次就自己親自跑去找。
這位朋友跟她說,有個人找了她二十年,並提起我的名字。
想不到,真的就是她。
她大方的留了手機給朋友,請我打電話給她無妨。
可是,我遲疑了。
二十年,不算短的時日,當年的小護士如今也不再年輕。
或許她已經有了幸福的婚姻家庭,我何需再去打擾她呢?
諸多人事已非,我們都早已不再是當年的自己。
可是,內心壓抑了二十年的想念,到底是什麼?是愛嗎?我不覺得。那是什麼?我不知道。
也許,只是為了當初沒劃上句點的遺憾始然。
朋友聽了我的考量後說,那何不證實一下再說?所以再跑去問她。
想不到,小護士竟然還是單身!
於是,我鼓起勇氣打了電話給她,在話筒另一端傳來的是熟悉卻又陌生的聲音。
她坦言,只依稀還記得曾經認識我這麼一個人,但是我們曾經相處的點點滴滴,早就埋藏在時光洪流裡。
當時是農曆剛過年後,我還記得她的生日就要近了。
所以我打了電話問她,能否寄生日禮物送她。
她說,禮物是要親自送交才有意義,要求見一面。
看是我下台中,或是她上台北來都可以。
可是,我心裡有點忐忑難決。
拗不過她的堅持,與內心深藏的期待,於是我們見了面。
隔了二十年後再見到她,是她怎麼變得那麼白?當年皮膚明明黑黑的啊!
(事後我家人的印象都是她當年皮膚是黑黑的沒錯,可是她媽媽始終堅持她們家孩子自小皮膚就白,到現在還是羅生門搞不清到底是誰記憶有誤。)
她的臉型圓潤多了,而言談間也油條了很多。唯一不變的,是她美麗的大眼睛。
難免還是會拿當年的印象來作比較的,雖說明明知道當年的清純已經在二十年的時光裡洗滌盡去,換上了自我保護色的妝顏,當然我也是如此。
見面的想法,只是為了告訴她,當年來不及說出口的感謝與抱歉,並沒有多餘的期待。
事後她說,她覺得我有點奇怪。
找了她二十年,明明都是單身,卻又沒追求她的想法,這是什麼鬼?她不明白。
老實說,我也不明白啊!
就算不明白,總也是終於再度重逢。
陸續的保持偶爾的聯絡,二十年的空白無交集,真要能談什麼話題也很有限。
就算是當年也只是短暫的曖昧,根本還沒正式交往過,能有什麼好談?
既然沒什麼過去好談,那就談談現在與未來吧。
也因此,反倒是彼此都沒很刻意的包裝自己,很坦誠的對談,逐漸化解了彼此間的冰霜。
沒幾個月後,我生日快到了。
她邀我去台中,要幫我過生日。
我一併邀請那位幫忙找到她的朋友,想說比較不會尷尬。
可是,還是滿尷尬的,我平常不是很多話的人,但她卻會覺得我莫名其妙,幹嘛耍冷。
這尷尬一直持續到下午約去唱歌,在熱鬧音樂中才活絡了些。
我一直鬧著她玩,就算是當年其實也不曾如此放肆。
再怎麼開心,總也有落幕的時候。
她開著車,先送那位朋友回家,再載我去坐高鐵。
一路上,她終於也放開心防,跟我談起這二十年來經歷的許多辛苦。
談著談著,就掉了淚。
天啊,我的心都被她的眼淚揪著了,很想給她一個擁抱,卻又覺得不妥。
雖然二十年前就認識,但如今我們對彼此的再度重新認識,也遠遠還沒到夠親近到能擁抱的層次。
我鼓勵著她,還是給了她一個擁抱,以及不知道為什麼的道別輕吻(嗯,她說就是被這個吻電到了),然後乘高鐵回到了台北。
所有封印的愛戀與想念,由此開始潰堤...。
也許那個吻是有魔力的吧,讓我們最後的心防都瓦解了。
我們逐漸無所不談,從生活點滴,工作事業,經營管理理念都談。
然後發現,雖然我們之間有二十年的空白,但其實我們各自經歷與學習,卻又在同一個方向上前進。
因此,我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各種喜好,都非常契合,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
重逢一年半多以來,雖然之間也曾經歷許多波折,但我們緊握彼此的手從不曾放過。
這段二十年的情緣,即將在此時開花結果。
她,將是我今生最美的新娘...。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交流] 偶感
平日裡,總有些無聊到只會窮咬舌道人是非者的言語,其實無須在意太多。
人要有志,而不折於小人是非。
各人命運不同,但起碼我們活得瀟灑自在,憑自己白手起家,沒對不起誰。
人的眼界,胸懷與格局不一樣,在生命中體驗的深度也會不同。
因為知道生命有數,無常是常,
所以在自己所能下,盡量與所珍視的人們多充填些歡樂相聚的回憶,未嘗不可。
那些嫉妒眼紅的,是不敢承認與面對自己的懦弱膽小,又不懂得謙遜,才會拿別人給予自己的福蔭以為是理所當然。
老子:『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興衰盛敗,此一時,彼一時,終有輪替。
生命裡的美好從來不在於能夠活多長久,而是在於心界能有多寬,眼界有多廣,格局有多大,體驗有多深。
諸多稱、譏、毀、譽、利、衰、苦、樂之事,轉眼便似昨夜長風,南柯一夢。
《破窯賦》:
『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中;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
初貧君子常存禮義之容,乍富小人不脫賤寒之體,
時雖不足,只宜守分安心,心存不欺,必有榮華之日。』
在生命的河流中,唯有遇上擋道的岩石才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燕雀不知鴻鵠志,本是平常俗見。塵世眾生本似糞沆之蛆,游然其間不識其苦。
當行過水窮處後,不如讓自己擁有坐看雲起時的寬容,笑看這一世的紛擾紅塵煙雨。
《破窯賦》:
『人貧志短語言低,馬瘦毛長無力嘶,得意貓兒雄似虎,失群鸞鳳不如雞,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命裡未逢君且待,寬宏大量成富貴。
認命、知命、然後聽天可也。』
當常持於心,奉於行。
屬於自己能做該做的,就盡人事吧。
屬於老天決定選擇的,就聽天命吧。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交流] 出包,誰扛?
很多時候,提出求助者的心態只是為了撇責任,而不是想面對問題。
因此,當有人善意協助後,當事者並未得到真正的教訓,而是學會投機取巧。
現實社會裡很怪的現象是,
A出了餿主意搞出了包,卻要B閉嘴扛著。
問題是,B才是直接感受問題壓力的人,而A才是在背後掌握主要利益的人。
在A並沒有展現出打算替B解套,也同時為自己解套的誠意之前,該怎麼做?
A想當周瑜,而B卻不見得真當得起黃蓋。
起碼黃蓋與周瑜的交情夠深,而周瑜更不會真要了黃蓋的命。
如果,你是A的角色,該要怎麼做?
如果,你是B的角色,又該怎麼做?
管理者(主管)與執行者(部屬)的角色就像A與B的關係。
倘若身為主管只會撇責與不斷的捅簍子讓部屬去扛,久而久之便會失去人心。
倘若身為部屬只會沉默扛責而未能適時糾正主管的錯誤,這個團隊將會崩潰。
『管理學』談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並實現於對『事』的績效上,讓團隊的展現出亮麗的成績出來。
若跳脫以『人』主的核心,即便是再多高深的管理學理論與模型都只會是空洞不實的舌燦蓮花。
就像是制度的建立,是為了讓流程更不易因人為錯誤而導致更多連串的錯誤,然而制度的導入與發展,到最後卻往往成為維護制度落實而忽略制度存在目的的遊戲。
以『形勢』與『利益』為導向,來看上述A與B的例子,其實是很淺顯易明的,就是『人性』而已。
該思考的是,A該如何讓B願意當黃蓋扛鍋,是需要先讓B了解代扛了鍋後的好處。也就是說A需要懂得攏絡人心為己所用。
而B該衡量的是,扛了鍋有什麼好處,不扛又有什麼壞處,而扛了會不會就此永世不得翻身,不扛又該如何巧妙脫身。
『讓有辦法的人去負責收尾,想要當英雄就給他一個舞台。』
『讓搞出包的人自己去收尾,必要的殘忍才是真正的慈悲。』
你是A?或是B?或,兩者都是?
因此,當有人善意協助後,當事者並未得到真正的教訓,而是學會投機取巧。
現實社會裡很怪的現象是,
A出了餿主意搞出了包,卻要B閉嘴扛著。
問題是,B才是直接感受問題壓力的人,而A才是在背後掌握主要利益的人。
在A並沒有展現出打算替B解套,也同時為自己解套的誠意之前,該怎麼做?
A想當周瑜,而B卻不見得真當得起黃蓋。
起碼黃蓋與周瑜的交情夠深,而周瑜更不會真要了黃蓋的命。
如果,你是A的角色,該要怎麼做?
如果,你是B的角色,又該怎麼做?
管理者(主管)與執行者(部屬)的角色就像A與B的關係。
倘若身為主管只會撇責與不斷的捅簍子讓部屬去扛,久而久之便會失去人心。
倘若身為部屬只會沉默扛責而未能適時糾正主管的錯誤,這個團隊將會崩潰。
『管理學』談的核心是對『人』的管理,並實現於對『事』的績效上,讓團隊的展現出亮麗的成績出來。
若跳脫以『人』主的核心,即便是再多高深的管理學理論與模型都只會是空洞不實的舌燦蓮花。
就像是制度的建立,是為了讓流程更不易因人為錯誤而導致更多連串的錯誤,然而制度的導入與發展,到最後卻往往成為維護制度落實而忽略制度存在目的的遊戲。
以『形勢』與『利益』為導向,來看上述A與B的例子,其實是很淺顯易明的,就是『人性』而已。
該思考的是,A該如何讓B願意當黃蓋扛鍋,是需要先讓B了解代扛了鍋後的好處。也就是說A需要懂得攏絡人心為己所用。
而B該衡量的是,扛了鍋有什麼好處,不扛又有什麼壞處,而扛了會不會就此永世不得翻身,不扛又該如何巧妙脫身。
『讓有辦法的人去負責收尾,想要當英雄就給他一個舞台。』
『讓搞出包的人自己去收尾,必要的殘忍才是真正的慈悲。』
你是A?或是B?或,兩者都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