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玄怪] 腳尾飯


這則故事是發生在很多年以前,差不多近二十年前的事了。

發生地點在中部某大型教學醫院。
照慣例,請別問我是哪家,反正事情都過了那麼久,早已人事全非,也沒必要去探究了。

醫院是生老病死交錯之地,時時刻刻總是有人到來,有人離去。

在醫院裡,由於往生病患不少,而每個人的宗教信仰都不同,因此許多醫院大多會把往生葬儀的事招標出去,一方面是交給專業人士處理,另一方面,實在也很難自己備著特定處理單位的人力。

故事的場景,當然就是醫院裡的太平間。

這家醫院長久以來配合的葬儀業者,已經配合多年,一直以來也是做得好好的,不知怎麼著,突然某天有位往生者家屬向院方反應,說受亡者託夢喊說吃不飽。

剛開始,只是零星散見例子,院方試著安撫家屬,而家屬也接受了,覺得可能真的是因為家裡親人過世,過於悲傷才做了這樣的夢,然後就不了了之。

慢慢的,一件,兩件,三件....突然開始連續密集發生了好幾件同樣的投訴,院方也覺得奇怪,畢竟以發生機率來說,還真的頗不尋常。

院方的處理態度於是從消極轉為積極,開始找尋原因,可是都沒有什麼特殊發現。

直到某天,又接到一位家屬投訴說,

「我阿爸說醫院很夭壽,拿人家吃過的飯菜給他吃,冷吱吱硬梆梆咬不動,而且臭酸飯又吃不飽,已經連續三天了!」

這個投訴內容引起院方注意,就在想,到底是怎麼回事?然後偷偷觀察,院方再有往生者移送太平間後,到底處理程序是什麼過程。

突然發現,葬儀業者派駐在院方的員工,從冰箱裡拿出上面包覆著保鮮膜的冷凍白飯以及菜盤來,那些飯菜都已經不知道凍多久了,顏色早已是非常不新鮮的色澤,就直接在往生者腳尾一擺,隨便的插幾炷香祭拜,就跑去抽煙。

之後過沒多久大概煙抽完了,就回來收飯菜盤,然後,再放回原來的冰箱裡。

院方查核人員後來去查冰箱,發現裡面放著幾套同樣的飯菜盤,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葬儀業者竟然就只準備了那幾盤重複使用,已經不知放多久了,在不斷的退冰、冷凍、再退冰又冷凍的循環裡,反正就是那幾套。

這下院方也火大了,因為業者每個月都統計處理幾位往生者數,也都有向院方請款的。

業者想賺黑心錢,但派駐現場的員工並不知情。
所以,醫院就以違反契約條款提早與業者解約並求償了。

所以說,很多事情,沒遇過不信邪,死人其實也是會告狀的。

2018年8月3日 星期五

[玄怪]勿輕易撒鹽米(番外)

當時我家就住在這間房子的對面,門牌號碼是37號,那邊的門牌是38號。
平常那裏因為沒住人,屋主當倉庫用,平時捲門也是拉下的,而屋主本身也很少出現。
只不過,初一十五晚上近午夜時分,屋主都固定會來祭拜,燒紙錢。
但我們覺得有點奇怪,因為一般大多是住家有住人,而且住家裡也有安神位的房子,才會有在固定祭拜的,若是當倉庫祭拜,也鮮少在拜晚上的,尤其是在那麼晚的晚上時間。
有人直接問屋主,是不是在拜那位跳樓的年輕人?
屋主很氣憤地說,
『不是啦!跟他沒關係,外面一堆人都在亂講話,不要隨便相信!』

但是,

問屋主不然到底是在拜甚麼,屋主就不說話了,轉身就進去並拉下鐵捲門。

除此之外,
還有位好像住不遠處,可是不是在附近的中年人,每天都會騎腳踏車經過。

而這個人的行為頗為怪異,因為只要騎車經過38號那戶,就必定會大聲咒罵六字經,有時甚至還會吐口水。
可是,偶爾又見到他自己準備掃把畚斗在那邊打掃。
(想像一下騎腳踏車還拿著打掃用具多辛苦,還真有心。)

這個人看似怪異,鄰居眼中也曾懷疑他是否精神不正常,所以,每次這位中年人一經過又咒罵,鄰居就會觀察六合彩開獎是不是會開相關號碼。
說也巧合,每次只要在那邊罵,當期六合彩一定開38號。
所以,慢慢地觀察的人也多了,只要又再罵,鄰居就會奔相走告『那個肖ㄟ又在罵38號了,快去簽!』

我爸媽也觀察到這狀況,
有一次趁那位中年人在打掃時,就問他,

『為什麼有時候經過時會在那邊罵,有時卻在那邊主動打掃?』

那中年人回答說,
『那個屋主得罪過我啦,經過就會覺得賭爛忍不住大聲罵了。』
問:『那他是得罪你甚麼?』
答:『忘了啦。』
問:『那他得罪你為何還要幫他們打掃呢?』
答:『阿就有人叫我來掃的啊。』
問:『哪一個人?』
答:『就旁邊那個啊!』
問:『是誰啊,長怎樣的人啊?』
答:『阿就在我旁邊啊,你沒看到喔?』
『....』
整個是超詭異。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靜思] 命格

人的命格,概分四等:
富、貴、貧、賤。
這四類裡,兩兩交相配對又成
富相對於貧,
貴相對於賤,

而富與貧是指物質層面而言之,
貴與賤則是指心靈層次的高低。


富而貴者,最是屬人間稀有,富而有德,廣植福田,子孫賢秀,福祚綿延。

富而賤者,則屬次之,為富不仁無道德,便是暴富亦難過三代,終必敗落。

貧而貴者,品格高清,常是清士高人,嚴訓持家而養賢德子嗣,家道必豐。

貧而賤者,雞鳴狗盜,不行正道,待罪業盈滿而反噬其身,最終淪喪滅敗。

當深思之,慎之,戒之!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靜思] 因緣


何謂因緣。

好比,
有位對人生失意的人到郊外散心,但心情卻仍是低落,割捨不下。
突然遠遠看見一個人,自在的走著,但是下半身卻光溜溜。
本以為那該是個變態,可是仔細觀察,那個人神態自若,頗具大度。
然後,自己就悟出了一個道理:

『世上沒什麼放不下的,因執於得而不能捨,才會讓自己陷於痛苦…』

於是,他內心陰霾盡掃,重新振作了起來。

至於那個下半身光溜溜的人,其實只是剛好在野外肚子痛,挫屎弄髒褲子就索性丟了不穿,且因為覺得在野外沒啥人會看見,所以感覺放心不會太丟臉了而已。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靜思] 我是誰

其實,對於剛滿周歲沒多久的女兒的教育,從她出生至今我一直持續在做同一件事,就是要讓她學習『認識自己』。

當她四個月大時,抱著她照鏡子的時候,會指著鏡中倒影開始問她:
『那是誰呀?』
她就會開始靦腆的笑。

隨著她漸成長,拿手機幫她拍的影片給她看,也會問她:
『這是誰呀?』
她也會笑得很開心。

平常跟她遊戲時,拿著布偶跟她玩,用誇張高八度聲音假裝是布娃娃與她對話,也是問她:
『妳是誰?』
她笑得更燦爛了。

為什麼要鋪陳這麼久,不斷的重覆引導她認識自己?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矇矓又是誰?
不如不來亦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既是已來而未去,此生尚未散場,那這角色扮演的遊戲還是得要繼續玩下去。

從自己有識以來,腦海裡便不斷迴響著:
『我是誰?我為何在這裡?』
太多人告訴我答案,可是答案都各自不同。
父母告訴我說,『你是我們的兒子』
老師告訴我說,『你是一位學生。』
鄰居告訴我說,『你是某某某的孩子呀!』
然而,
我自己的腦海裡卻只知道,這些人所認知的我,只是因為他們的需要或立場而認定的我的身份,但是,我自己的需要與立場又是什麼?

我們這一代,父母師長的教育,是要求我們做個規矩乖巧與順從的孩子。
但是這世界一直在變,變化得超越他們所能認知,不會有誰真的明白所有問題的答案,有越來越多的事物產生與消逝,在時代更迭中不斷的轉換成不同的樣貌。

今日所倚,明日則棄,速食文化或許只反應了這變化快速的一環,但面對更多的物換星移,又該如何學會在奔騰潮浪裡穩穩立足?

此生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發現有許多人生的時間都在花在探索自我與尋求中摸索。

『我』是開展人生一切的基礎,對於自我的認知與定位,以及生命的走向,與各種各樣的人們,憑藉著不同的角色扮演,串連起這被稱之為『世間』的網絡。

對於孩子,
我不想依循著傳統『要求』或『限制』孩子們一定要走怎樣的路,而是要她自己去思考規劃,並決定自己的未來。

我給予自己扮演父親這個角色,所該背負的責任,便是引導孩子學習,從認識自己做起,『我是誰』的答案,由她自己定義。

昨日給她看她自己站著打瞌睡的影片,之後問:
『是誰在打瞌睡呀?』
女兒慢慢舉起手,歪著頭害羞的笑著。
我知道,
她,懂了。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心得] 準備 PMP 考試的心得

準備考 PMP 的想法, 已經蘊釀很多年了。
在工作上,其實也常應用著許多專案管理工具,像是甘特圖,或是WBS表格等等。然而面對不同的客戶,所寫的文件又似乎不盡相同,沒有辦法整理出通用準則來當作文件範本應用在其他專案上。

後來因為職務調動,從工程主管角色,轉變成為專職 PM 以後,剛好主管也希望我能加強專案管理技巧的理論基礎,以利進行較大型與跨部門專案,所以委派我去上 PMP 課程。

由於之前已經大概有打聽與比較過相關上課資訊,尤其是某位三大電信商的專案經理友人告訴我說,

『那家不錯啊,照他們的上課方式與安排,考不上PMP應該還算是滿難的吧?』

所以就直接上該授課中心網站報名了。

註:
其實坊間有開設PMP課程的授課中心有很多選擇,不過其他授課中心我沒上過經驗,就不在此評論比較優劣。
但總合來說,個人如何準備考試的讀書方式是滿重要的,畢竟這門證照從來都沒有考古題可參考,完全是考真實理解程度。
善加應用同好共享與讀書會方式幫助理解,是很好的準備方法,又可以加深認識許多同學成為朋友,擴展人脈。

後來到東吳大學城區部,現場報名繳了費以後才知道,如果在報名前就曾參加說明會的話,還能領到優惠卷可減免上課費用...真是失誤。

上課過程中,與同學們在參與課堂間與一案通及讀書會等等活動的過程中,由陌生變熟悉,從剛開始的沉悶慢慢活絡起來。

在上課期間,講師們的講解與說明都很容易懂。
可是,當在輔考系統上試作例題時,會發現怎麼串不大起來?
請教同學與教練,大家都很熱心說明,但怎麼也覺得很難抓住那個『感覺』。

大概是每位前輩與同學們的共同經驗吧,當例題越做越多,講義讀得越仔細,心裡卻會覺得越虛。
那種很虛的感覺很虛無飄渺,好像在選擇每個例題答案時,一下感覺肯定,但立即又會出現好像是猜測的感覺,起起伏伏。

各種情境題到底是該深鑽,還是不做太多聯想,整個腦袋像打了好幾個結。

由於我上課期別是在國曆年底開課的班次,本想計劃利用年底這段時間拼一下,考上以後馬上就農曆春節,可以再好好放鬆。

但或許是自己本身的感覺還沒調整好,準備應考的讀書方式也不是很正確(沒使用正確的讀書心法),加上年底許多客戶專案都忙著要趕年前驗收,整個忙得昏天暗地;最慘的是又巧遇 PMP 考題改版,所以硬著頭皮上場的結果,就是又多了一筆沉沒成本。

考試失敗,農曆過年間當然都沒什麼輕鬆好心情。
想說繼續準備再次考試,老實說真的也提不起勁。

春節休完了,仍是不知道到底是哪裡出問題,又該怎麼調整。
我只有拼命做例題,不僅研讀上課講義,連PMBOK也被我翻到顯得破舊。

但是,模擬考成績開始出現變化,一下高一下低,起伏相當大沒個穩定。

後來,輔導教練可能覺得我的狀況問題頗大,也商請了授課中心的顧問們來協助,幫助我調整我的讀書準備方法。

我試著先給自己混混噩噩的放空幾天,徹底忘掉過去的準備方法與既有觀念。
這點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講師們都說過,上PMP課程所學習的並不是自己的實務基礎中累積的專案管理方法,而是要學習PMI的專案管理理論與方法。
像我這種具有豐富實務背景的人,那些實務背景反倒容易成為準備考試中的沉重包袱。

後來又報名了下一個班次的總複習課程,可能由於我們班遇到考題改版的影響頗大,考取比率偏低。講師在下一班次的總複習課程中,也調整了重點加強部份與提醒,那個班次後來也破了全數考取的最快記錄,所以我們之前班次的犧牲也算是有意義的。

一方面是有重新再以顧問們協助我調整的準備方法做準備,也或許將PMBOK都翻到快爛的基礎功所累積的能量慢慢也足夠了的關係吧,突破了讀書心法15題的驗收測試後,整個感覺終於抓住了。

此後,再繼續準備章節測驗與100題、200題模擬考的時候,心裡那種空虛感覺就不再出現了,自己很清楚,這已經是時候了,於是就再度報名考試。

結果也通過了考試,成績很幸運的1P4M,沒有半個是 Below proficient。

註:
 PMP考試中,並不會列出數字分數,而是以Proficient (P), Moderately Proficient (MP), Below Proficient (BP) 去對應五大流程組作評級。

五大流程組為:
 起始 Initiating、規劃 Planning、執行 Executing、監控 Monitoring & Controlling、結束 Closing, 統稱為IPECC流程。

 Proficient (P),精通, 約 81% - 100%
 Moderately Proficient (MP),中等熟練, 約 61% - 80%
 Below Proficient (BP),低於熟練, 約 少於61%, 就是不及格的意思

這大概表示我所準備的大概都是很平均的懂了,也明白初上完課上場就能考5P的人,基本上應該是具有外星人血統的怪物吧?

不過應考感覺出題方式與之前考試時的感覺有點不同,或許當時初考是剛改版,做題感覺像是要從幾個都不是的答案中選出比較那麼不是得太徹底的,與後來再考時的都是正確答案中選擇最佳解是不同感受與判斷邏輯。

就如同某位上課講師所說,考上PMP以後才是責任的開始。
我想,專案管理這條路還很漫長,就慢慢學習,慢慢走下去,至少,已經先完成考上PMP這個初步里程碑了。

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

[玄學] 戒律

沉澱了一夜,總算可以整理些東西出來。

敝上對於『戒律』的開示說,
『戒』用白話來說明,是指『不能做』的事而言,而『律』則是指『怎麼做』的指導。

修習佛法,說穿了就是個『方法論』,或稱為『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s)』,以這套方式來應對生命中諸多無常與喜怒哀樂。

既然是『方法論』,也就是說,應對生命中的一切並無絕對或唯一的方式,而統整出前人累積的經驗法則,依其各自印證並系統化、邏輯化後所闡述的『可供依循參照並逐步改善』的道路。

因此,佛法的精神其實是包容性很大的,也指出八萬四千法門,擇一持修皆可臻至解脫,而不受其困惑。

因為眾生的智識有別,修緣深淺不同,從『戒律』入門,先規範自我思想言行開始學習為人處事的『規矩』,並進而持修出精神意識上的昇華洗煉,這才是設立『戒律』的根本意義。
就好比教育孩子,孩子中也有天才,也有庸才,那教育這兩種孩子的方式也不可能完全使用相同方式照套死方法,而必須因材施教。

即便是庸才,同一件事學得慢,但多加練習學習,在那個領域中也可以成為達人。
在永世輪迴中,以佛家觀點看來,所謂的天才只是多學習了幾世,庸才是學習次數較沒那麼多次的差別而已。

當從陌生到熟悉,從生手到達人境地的轉移過程經歷,是一種『跨越執礙』的路。就好比乘舟渡彼岸,初時需乘舟以渡,既達彼岸後何需再執戀其舟?

放大生命的視野來看,往昔諸多曾經執戀之人事物,終有一日仍需放下。

只不過,若在當下所需之時,還是乖乖扛著握著吧!

故曰:『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