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阿含經》云: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當觀色無常。
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
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
如是觀者,則為正觀。
正觀者,則生厭離。
厭離者,喜貪盡。
喜貪盡者,說心解脫。
如是比丘,心解脫者,若欲自證,則能自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世間真假皆是比較而來。
如是冷熱之感亦然,故稱之為虛幻。
持時,覺之為真,受持之,奉之,行之。
棄時,視之為假,捨棄之,然之,安之。
剎那空幻,萬變瞬息,諸行無常,乃作是見。
安身以立命,心未安之,此身何得以安?
故此,贊言捨之棄之,以落心中石。
無所預知,方能既來之而安之,回歸平凡本我。
當世事無常變幻之時,即是考驗之時。
故佛有六大神通,以漏盡通為最。
漏盡者,心無罫礙。
平常心者,淡然視之處之。
有所期寄,即為有求。
既謂之有求者,殊必得乎?
何以必得乎?
期望非不該有,而是不該執。
若無半點期冀,何以籌謀審計?
然而,勢必功成不可?
諸行既是無常,結果亦無定論。
機緣需巧逢,方能顯天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