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迴與因果,常被相提併論,然而這並不是等同觀念。
許多關於輪迴與因果的說法,其實也有許多邏輯謬誤。
原始輪迴觀,只是將生死串連成連續的程序,而不是開始與結束。
在佛家的說法裡,認為靈魂會隨著每一世的經歷與學習中養成慣性,不管是思維想法模式,或是曾經學習過的技藝專長,都會去除掉太微細的瑣碎部份,只留下最深刻的,記錄在阿賴耶識裡,而這我個人慣以較白話方式稱為『刻劃於靈魂裡的慣性』。
某些輪迴因果觀裡認為,往世殺了人,今世當被殺,稱為報應。
然而,這種因果報應觀並非正確。
因為刻劃在靈魂裡的慣性,若未經過修正與突破,往往只會一再重覆原本的結果。而且,錯誤的輪迴觀也會導致災劫暴亂,如唐朝的黃巢之亂。
當初盛行的輪迴因果觀認為,今生殺了牲畜,來世就會投生為牲畜來償殺業之報,因此,就被黃巢引申為殺人藉口,大肆殺戮。
但是即便是到了現代,若論及因果輪迴,大抵仍是以『今世犯殺業者,來世當償殺業以為報』為論點主軸,於是,許多因果與輪迴觀的相互引用,就構築出吃素戒殺這回事。
(註:佛教徒以素食為戒律始源自梁武帝時。)
以吃素來說,若以此慈悲心為吃素理由,那麼內心的慈悲並不會只表現在吃素這單一事上,而是會更懂得體諒他人,在不知覺裡自身的思想言行就會變得柔軟,貼心,較不易招來嫉怨。
也就是說,吃素,只是一種體現方式之一,並不是真正的因。
命運決定於性格特質,當自身內心是什麼樣,就會招來相對呼應的命運。
這才是造命的方法。
上面所提的部份是比較針對因果觀來談。接下來談輪迴。
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裡,有某段章節,有提及輪迴觀,而且也被獨立摘錄出,另稱『薄迦梵歌』。
在薄迦梵歌裡述及,每個人的靈魂都是來自於宇宙大意識裡的分身,透過轉世的經歷學習,讓自我中的首人格(靈魂中屬於原始意識分身的那部份)覺醒,並回歸到原使宇宙意識中。
若說,印度教的輪迴觀是源於這些經典裡的觀念,並不為過。
佛教初始時,也採行了印度教的傳統輪迴觀,與之不同的是,印度教認為人需透過苦行苦修來淬練出原靈的光華顯現,但釋迦牟尼卻認為那種苦行是偏離人性的,並非真正解脫之道。
不過,撇開這些肉身層面修行方式的差異觀點,在修靈層面的觀念倒是改變不多。
在梵文中,佛稱為覺悟者,菩薩則是覺有情。羅漢則是無學。
白話點來講,羅漢是指自我身心已臻法理的畢業及格境界,接著再往菩薩道修,則是擴大到己身之外的其他萬物眾生,去體受他人喜怒悲歡,作更廣泛層面的思想言行上的修正。
而成佛,則是修持菩薩道的最高證果。
但說穿了,這都是為了往更完美的人類的進化程序上所努力的不同階段而有不同稱呼而已。
因此,成佛亦非究竟,仍需沒入涅槃,這就是回歸印度教輪迴觀裡所稱的回到宇宙意識體裡。
那麼,在其他各民族與宗教信仰觀裡又如何?在類似的觀念裡也是有的。
好比說,道家的逆天修仙,天人合一,與天地同化。
道家認為,順天而行,是從混沌太極化生兩儀,四象,八卦,由此順下生生不息,這就是順天而成人我萬物的觀點。
而生生不息必有生死,有生,而有死,有死,方有生,謂之生生不息。
但修仙之道,則違逆了順生成化的程序,所以稱為逆天。
因為逆天,所以扭轉生老病死的程序,得長生,能不老,與天地同壽,就稱為仙人。
道家的神祈裡有自然神與人神這兩個大分類。 自然神就好比東王公,西王母,人神就是由人所修而證之,諸如各府王爺等等。
而道家的修法裡,也有身與心的修持法門。
在原住民,或印地安的原始信仰觀裡,認為人死後靈魂會與祖靈同在,非洲與南美洲的一些部落民族也有這種觀點。
甚 至,他們也會認為,他們所獵殺的動物,其死後的靈魂也會一起回歸到與祖靈同在之處,而祖靈在哪裡?不是只指自己的公媽祖仙而言,而是自然。因此,他們的信 仰中極度重視天地自然的一切,在獵殺了動物後也可能進行一些儀式,感謝牠們付出生命來養活自己,更祈請祖靈接納牠們死後的靈魂,也認為當自己此生生命終結 之後,也會回歸到那最原始與祖靈自然長存之處。
在一首著名的據稱是印地安詩歌『千風之歌』,內容就是描述自己過世後將化作千風,與在世的人們同在,因此別為她哭泣云云。
甚至,在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裡,回歸上帝的身旁,天父的懷抱,不也是類近於這種回歸的究竟嗎?
關於輪迴的部份,我個人目前還是在於理論性上的統整與認知為主,畢竟我尚未證宿命通與天眼通,無法知道自身的往世與來世。
在因果與報應觀上,經由自身與此生所逢遇的親人朋友經歷中,整理出的較多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