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he who can be, and therefore is, another's and he who participates in rational principle enough to apprehend, but not to have, such a principle, is a slave by nature. "
~Aristotle, "Politics"
在歐美的文化中,比較鼓勵菁英份子,也就是重視天才。而且,也重視每個人的差異性,不尋求齊頭式平等,而是鼓勵自我探索,並且多嘗試與了解。
因此,許多外商公司在用人的時候會講究才能、專業與獨特性,而通常具備這些特殊素質的天才們往往個性比較孤僻排他,因此如果具備特殊才華又具備領導素質的人,就很容易受到重視。因為能夠凝聚群眾意志也是相當重要的才能。
這也是許多國外企業中為何會很重視求職者在學時,是否曾經擔任學校球隊對長或社團主席之類的經歷的原因之一。
但是在東方教育中,卻是講究群體大於個人,好比常有人說一把筷子折不斷之類的寓言故事來教育下一代團結的重要。
然而,團結就必須犧牲與壓抑個人天賦來符合團體的程度不可嗎?
這是一個相當值得質疑的問題。
事實上,東方傳統教育是基於封建君王制度的管理需求而建立的。
天才的存在容易影響群體意志,而這群體意志往往是與統治者的意志相左。
也就是說,讓天才出頭是有可能聚眾,並進而有可能發生『造反』事件。
因此,統治者並不樂見於這樣的狀況產生,所以最好人民們都是笨蛋,搞些『天地君親師』的階級制度,讓人民認為『你生來就是這個命,乖乖當蠢蛋就好,別想翻身找麻煩。』
這種奴性階級化的徹底點就像是印度的種姓制度,你老媽當雞的生了女兒世世代代就得當雞,你老爸挖糞的生的兒子世世代代就只能挖糞,因為,誰叫你不長眼要出生在他們家。
扯遠了。
話說,就算是自認為已經是國際化時代的現今,這種奴性文化仍是時時充斥在社會上的各個角落。
比方,在公司發現工作上的系統有問題而提出,並徵詢相關單位是否能注意到這個問題並尋求解決,所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別人都沒問題為何就只有你有問題?』
答案很簡單啊,因為他們是笨蛋,我卻恰巧不是,不行嗎?
可是一旦這句話說出了口,免不了得罪人,只好自認倒楣乖乖閉嘴,也省得找自己麻煩。
並不是說崇洋媚外,或是國外的月亮就一定比較圓,事實上在東方文化中也有許多處世智慧與哲學,只不過整體上來說,講究低調與不突出於群體的東方文化與歐美崇尚英雄主義般力積極主動找尋機會並努力表現的文化相比較來說,所造成的結果就像是某個笑話所說的:
甲乙兩人吃牛排,一塊大一塊小。
甲挑了大的先吃,乙責怨說為何那麼沒禮貌也不先問問。
甲問,若是你先挑會挑哪塊?
乙答,我當然會先禮讓的選小塊的啊。
甲說,那你現在不是得到小塊的了還抱怨什麼?
在現在這個社會是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誰有那個美國時間來慢慢去了解你是誰,你有什麼美德,有什麼才華。倘若花了時間成本去證明不適合,那這些時間成本損失該算誰的?
知識爆炸時代,科技日新月異,所有一切都快速得令人一眨眼就消逝。
當然不是說非得要搞得沒臉皮或讓人反感來求表現不可,但是回歸基本層面上來說,你是否擺脫奴性文化教育的陰影,準備好自己,並找出能夠適當表現自我的機會呢?
從最基本來說,
你懂得自我介紹嗎?如何自我介紹才是得體適當的?
沒有誰有興趣了解你爸媽做啥的,兄弟姐妹有幾位。
重要的是你自己,以及你如何看待自己。
既而,如何看待其他一切,你會站在哪個位置,能扮演怎樣的角色,帶來怎樣的成果,是否能舉證推估加強說服力而不是天真妄想做白日夢。
要能夠具備足夠宏觀的視野來看待自我及一切並不容易。
要能擺脫奴性化教育的影響更不是只消一朝一夕就可以。
但是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凡事總是要有起步才是開始。
"For he who can be, and therefore is, another's and he who participates in rational principle enough to apprehend, but not to have, such a principle, is a slave by nature. "
~Aristotle, "Politics"
由亞裡斯多德在《政治學》所說這段繞口的話,簡單來翻譯成中文口語來說,就是指『如果無法讓理性原則所規範的人,本質上就是個奴隸(具備奴性的人)。』
試著袒誠檢視自我,其實答案顯而易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