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至上班族最常問的問題調查排行榜第一的『中午要吃什麼?』,大至影響國家民族的存亡關鍵,都需要做出『決策』。
像我那才四個月大的女兒,就需要常煩惱著到底該睡覺還是喝牛奶,偶爾也煩惱著到底該哭還是該笑,逗得我們夫妻倆樂不可支。
在做出決策的思考模式中,大致可分為三種方式:
1. 直覺判斷
2. 理性決策
3. 脫軌思考
通常,直覺判斷是最尋常、也是最不必動腦筋的方式,主要是依循決策者的經驗法則與相關常識,非系統化分析評估所做的決策。
而理性決策就需要比較具系統化的方式,從情報收集與觀察,風險評估等等的煩瑣程序導引出最佳選擇解。
但是,直覺判斷是具備自動與快速特性,相對於理性決策來說,更能爭取時效性。而需要犧牲的就是,決策結果是否最佳?那就未必了。
大多數人很容易陷於慣以直覺判斷來做決策的方式,面對大部份的事。
許多理論都認為,需要以理性決策的思維方式比較適當,然而也有研究者提出反例認為,當一個人在他所熟悉的領域裡已經累積足夠的經驗,也已經有能力從自身錯誤裡學到教訓後,此時以直覺判斷做出的決策結果也會有較佳的可信度。
如果需要更詳細瞭解,心理學大師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書《思惟快與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是值得參考閱讀的。
第三種做決策的方式,稱為『脫軌思考』,有別於『直覺判斷』與『理性決策』,脫軌性思考比較像是靈光一現的方式,並非如直覺判斷來自於經驗法則與學習,更非理性決策那般依據步驟去分析評估才得出結論,這種方式是沒來由的,也難以透過學習過程而學會如何使用,嚴格來說,這比較需要依賴個人特質與個性而發揮。然而脫軌性思考做出的想法,常常具有特別獨到的見解,因此比較具備創造力與想像力的人較常出現脫軌性思考,但往往也因其想法上的獨特,據此而容易受到周遭的排擠,尤其是處於較為封閉的環境氛圍之下的時候。
談到這裡,想起有個很有意思的事件,敘述如下。
1968年,在美國內華達州曾經發生過一件官司事件。
起因是,一位叫露絲的三歲小女孩兒告訴媽媽,她認識了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
她的媽媽感到非常吃驚,問她是怎麼認識的。露絲告訴媽媽說是幼稚園的薇拉小姐教的。
這位母親立即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稚園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是,該幼稚園剝奪了露絲的想像力!因為她的女兒在認識「O」之前可以把「O」說成太陽、蘋果、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在幼稚園教她認識「O」之後,露絲即已失去了這種想像力。這個母親要求幼稚園對這種後果負責,賠償她的女兒精神傷殘費1000美元。
最後官司是這位母親勝訴,這位母親在法庭上這麼說:
「我曾到東方某個國家旅行,在一家公園裏曾見到兩隻天鵝,一隻被剪去了左邊的翅膀,被放養在較大的一片水塘裏;另一隻完好無損,被放養在一片較小的水塘裏。管理人員說,這樣能防止它們逃跑,剪去左邊翅膀的天鵝因無法保持身體平衡而無法飛行;放在小水塘裏的因沒有足夠的滑翔路程,也只能待在水裏。當時我非常震驚,震驚東方人的聰明和智慧。可我也感到悲哀,今天我為我女兒的事來打這場官司,是因為我感到她就猶如一隻幼稚園的天鵝,他們剪掉了露絲一隻想像的翅膀,過早地把她投進了那片只有26個字母的小水塘。愛迪生就是因為擁有可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才發明了電燈泡;牛頓就是因為擁有創新的意識,才發現了地心引力。可能露絲想像力不是很豐富,但是你不可以剝奪露絲想像的權利,因為一隻沒有翅膀的天鵝是永遠都飛不起來的。」
這段辯護詞後來成了華內達州修改《公民教育保護法》的依據,其中規定幼兒在學校必須擁有的權利:
1、玩的權利;
2、問「為什麼」的權利,也就是擁有想像力的權利。
由此事件衍生的聯想思考是,當讓孩子贏在起跑點時,卻可能因此輸在終點的反省。
再回到脫軌思維的特色來思考,是否我們早已自小就在僵化式教育中,被剝奪了這樣的獨特能力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