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交流] 回覆PTT 靈學版站友chopssin:有請通靈人解答的疑惑


原文乃是在PTT 靈學版回覆站友提出問題的回文。
───────────────────────────────────────

※ 引述《chopssin (chopssin)》之銘言:
: 初來貴板
: 爬了板上的文
: 下面的問題有些似乎沒太多討論或正面解決
: 總共有五個前導的題目 + 最後的問題
: ----------------------------------------------------------------------------
: 一、為什麼宇宙中有的靈要被縛在有形物體中?
: 比方說像地球上的萬物、人
: 肉身這樣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
: 物理上來說這樣還滿耗費能量的
: 為什麼不要拿掉肉體,直接以更抽象、節能的方式存在?
: 還是其實是因為靈力太弱,需要憑藉有形的物質維持存在?
: 如果是這樣,不如直接消散去吧XD
: 還是真的有神不忍心這些弱靈消失
: 所以把大家趕到地球上XD

答:
靈是以能量形式存在的意識體,也會有消耗,並非長生永存。
大多數的靈能量頂多約五百年左右,因此菜鳥飄的型體較大,隨著越來越成為資深飄的時候,身形會越來越小。而這也是為何會有人看見前清時代的資深飄,卻沒聽說有人見到漢唐時代的超級資深飄的緣故之一。

而以肉體形式存在,是可以補充能量,轉化,並透過在世歷練讓身心成長,提昇性靈層次。而且靈體的限制頗大,並非大多數人所以為的肉身才有限制般那麼自由,可以任由來去。這也是為何有些人不明白在世感情很深的親人為何往生後卻不得一見的原因之一。

且諸如各風水地理的自然氣場,磁與電等等的能量,也會造成干擾。以個人經驗來說,像有些地縛靈並非在該處往生才待在那裡,而是受該地地氣引附,困在其間而不得逃脫之故。

有些靈,不見得真是往生之人所化,有時只是種執念所聚合而產生的類意識體。
在道家觀點中認為,人身具三魂七魄,這七魄只會隨著肉身存在而存,肉身消亡也隨逝。且這七魄與人的諸種情緒有所聯繫相依關係。所以,有些觀點認為,死後化為鬼,是因有所執戀,而無法安息。

以個人經驗來說,倒是沒見過會哭會笑這種飄,反而看來呆呆傻傻,甚至直愣愣的那種還多得很。

: ----------------------------------------------------------------------------
: 二、靈的自我意識從何而來?靈也會繁衍?什麼是我?
: 萬物都是靈,但就生物來說「我」的意識強弱明顯有別
: 「腦」似乎是「自我意識」的憑藉
: 很明顯,腦的健全與否都會影響自我意識
: 當你的腦有一天毀掉一半的時候,還會有「自我」嗎?
: 地球人類的人口數一直增加
: 靈的數量本來就那麼多?
: 除了轉生投胎的
: 靈跟靈交配會產生靈?
: A + B -> C

答:
這個問題,我個人還沒參透,然而各宗教都有其說法,也有些共通之處。
我個人較為推薦的是印度教裡的觀點,有興趣的話,請參照『薄珈梵歌』。

: -----------------------------------------------------------------------------
: 三、有的通靈人說可以感知「某某某」
: 比方說「耶穌」、「菩薩」
: 但是怎麼知道這就是「耶穌」、「菩薩」?
: 有的修道人似乎還能與「妖魔」鬥法
: 為什麼「正派」的強大的靈就不直接來消除魔呢?
: 還是他們太多了打不完XD
: 最後被消除的靈就這樣不見了?

答:
如前面提及,靈是以能量意識體形式的存在。諸佛菩薩並非以自身的靈形式而存在,而是以精神特質屬性的存在。好比關公代表的是忠義,觀音代表的是慈悲,至於耶穌的話,為避免涉及基督教信徒的抗議,就僅以個人認為是博愛。

不知道是誰傳播的思想,正派的靈如神佛,為何不直接消除魔。
在諸佛眼中,六道皆是眾生,並不獨厚於人,否則即非無私。

因此,神佛絕對不會以攻擊或是消滅的方式來對待所謂的妖魔。
那祂們是幹嘛了?人們誦念護身經咒的效果又是什麼?依據敝上所教示,那只是種淨化。
若說,妖魔精怪是由邪穢之氣所組聚的意識靈體,那麼給予淨化的效果會是如何呢?請自行推想便知。就像當強酸遇強鹼,結果不是消滅,而是中和。

: -----------------------------------------------------------------------------
: 四、「無我」的神佛又怎麼會來跟具備「我執」的靈交流?
: 無我那樣的存在,能受到你的感召,以具備「自我意識」的姿態出現在你面前
: 而你最後卻問他:「我的頭髮不好看,你覺得怎麼辦?」
: 然後他跟你說:「我大老遠來,就是為了這個?下次不准這樣了!」
: 既然已經無我,哪來這樣人性化的情緒呢?
: 還是說成佛的就不會理你,而修為次一等的菩薩還具有「我執」?

答:
神佛也是有修為層次以及各自能力特質不同之別,僅僅是皆朝著淨化與中和之道所行。
就像是學校裡的老師教授,有的英文強,有的理化棒,各自專業略有不同,並非全能全科統包。會不會受人感召?當然可以,靈體匯聚是因習氣相引,這就跟交朋友一樣,一個積極正氣的人是不大會跟奸邪臣佞之輩同流的。

而要能感召神佛,當然就看個人心念的正邪與強烈程度。
這麼說吧,若帶著玩玩心態,會受感召來的會是什麼?自心不正,即易引邪招魔。
因此,如果要判定一位所謂的通靈人到底通的是神還是鬼,需要觀察其思想言行,為人處事,而不是什麼名號或聽說。這跟要判斷一個人的品格是一樣道理。正氣誠善之人也不會常與邪佞之輩為伍。



: -----------------------------------------------------------------------------
: 五、最後不好意思,我還是質疑「身為人卻具有神通」的真實性
: 尤其神足通、宿命通
: 兩個都涉及超脫時空的性質
: 都涉及了尚未發生的未來
: 未來會發生什麼是註定好的嗎?
: 請不要用因果來解釋
: 因為就算是因果還是有太多不確定因素
: 如果一切都像是「設定好」的
: 自由意識就不存在了
: 而不帶肉身的飛天遁地 則感覺很像是 自我臆想
: 順便問一下,不同國籍的通靈人可以透過意念聊天嗎?

答:
神通是被誇大了的,以神足通與宿命通來說,神足其實是種以心念意識體方式到處走的能力,佛家稱神足,道家裡亦有出陽神之說。而宿命通,是指能知過往之事,甚至跨越到前世。然而,也是有程度的差別,在佛經裡也有提及過類似例子,就不在此贅述。

至於未來,並不是註定好的。
而是從過往至今的軌跡發展模式,若無變化,則會導致怎樣的結果,這就像是數學函式。
但是,如果曾經經歷重大人生事件,或是透過修持,而改變了原來的思維行事模式,那原本的函式便產生改變,那麼又怎可能推導向相同的結果呢?而這也是算命的測不準原理的理論源之一。另外,有種說法,說修行人的命是算不準的,也是由此而來。

: ------------------------------------------------------------------------------
: [ 最後的問題 ]
: 我相信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太多
: 但不管怎樣,論據有邏輯是基本的吧
: 有沒有可能這一切都是「共同的幻覺」?
: 這句話其實可以解釋很多事情
: 對一樣的事情,不同的文化圈會有不同的解釋
: 今天西方社會主流是「一神信仰」
: 面對東方的多神,他們說這些是魔鬼
: 東方的「多神論調」沒有那種詭異的排他性
: 但還是很輕易的把「上帝」歸類為眾神中某一個神
: 兩邊誰對誰錯又怎麼判定呢?
: 許多一般人看不到的「靈」和「發生的事情」
: 在通靈人的眼中卻是那樣的具體清晰
: 不覺的很奇怪嗎?
: 話說回來,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
: 那世界還真的滿有趣~

答:
我只能贈言一句:執於己知之見是謂盲昧,執於人知之見是謂愚愿。
善疑,而需實證之,方能擇信之。

祝安。

 光音天

--
夫道者;以寂滅為體。修者;以離相為宗。

故經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佛者覺也;人有覺心,得菩提道,故名為佛。
經云: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
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

--
補充:
站友 bruce78131問:所以靈也會消失(死亡)嗎?那神佛呢?

答:
神佛是以精神特質型態傳承,因此無消亡問題。這也是為何神佛有分靈之故。簡單說名號已經品牌化了(笑)。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交流] 懺法


常謂:冤親債主。
又謂:消冤解結。

其實,懺悔的真正精神在於向自我內心懺悔,而不是只對冤親債主。

關於向自我內心懺悔的法門,並非個人獨創,而是在各家宗教裡都存在的法。


以下就以較白話方式來講述好了。
在佛家裡,關於懺法很多,可是較為人知的大多是形式上的法會儀軌,較少讓人注重其心靈層面的本質性。

比如歷史上最有名的即為水懺,全名為:『慈悲道場三昧水懺』,還有粱皇寶懺等等,若對佛教的諸多儀軌有所瞭解,就會發現與懺有關的法會通常是很大形的,這也說明了懺法的重要性。

而基督教裡常說人生來就有七大原罪,要悔改,相信耶穌上帝的引領等等,其實這也是懺法的一種形式。

簡單來說,懺,就如字面意義所示,就是檢討與反省自我。
比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每個人每天的思想言行裡,難免在不知覺中犯了錯誤,甚至以為沒錯但卻造成對他人的傷害,其實都是該需要檢討改進的。一個有智慧的人,在行事上必定會較圓融,能夠以最小的傷害而達到最圓滿之境,來處理事情。

可是,智慧怎麼來的?當然是在面臨困境痛苦時,激發潛能想出辦法去解決,逐漸提昇而來。人的轉變就在於受到情勢環境而改變,就像一個自小養尊處優的孩子,長大後反而無任何一技之長,因為在他成長過程中從來都不需要他去養成這樣的能力所致。

那麼,即使是面對同一件事,第一次處理可能是不成熟,之後再檢討如果能怎麼處理才會對大家都更好,日後再遇到時,就不見得還是會以初次的方式再去應對了,這就是成長。

因此,成長,是基於需要。

那麼這跟懺法有何關係?有。懺法就是種檢討,覺得可以再做到更好,不管是對自身心念思想言行,以及外在的各種家人朋友人際之間的處理方式,一定有可以做到更好的方式,因此就需要檢討哪裡做得不夠,哪裡需要改進等等。

當然這只是懺法的應用之一,還有就是如佛家所說,往世積習都記錄在阿賴耶識裡,即使在肉身消亡後,這份識感也會帶往下一世,因此若到醫院婦產科的育嬰室看,每個剛出生的小嬰兒哪有什麼人生經歷?但依然還是各有各的脾氣。

這種阿賴耶識在我個人稱呼為刻劃在靈魂裡的慣性。
每個人的慣性有天生在阿賴耶識裡帶來,也有後天的成長經歷所養成的其它慣性,這種慣性對於我們的自我存在感,喜惡標準的建立,都有著很深的影響。因此,不同的人即使在面對相同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所表現出來的應對方式也不盡相同,所帶來的後果影響也不見得會一樣。

就像在路上停紅綠燈,遇到有人猛按喇叭,大家的反應都不一樣,要是因此發怒馬上下車要找對方理論,說不定人家剛好是有帶槍的流氓,盛怒之下就發生命案了。

而有的人比較沉定處理,說到底這事也是難免的,何必動氣?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眨個眼就過去了。

有句話說,性格決定命運。
有的人就是講不聽,喜歡搞大膽刺激冒險,這樣的人遇到意外的機率當然比其他人高,那麼該說是命中註定,還是自己的問題?

有的人一天到晚總是情緒不好,覺得自己很倒楣,老是有人對不起自己。
當真是如此嗎?那麼為何其他人沒事,就偏偏只有自己是如此?這就是該檢討的地方。

因此,懺法簡單來說,就是檢討自己,即便遇上了事,那搞情緒低落有什麼用?根本是於事無補,倒不如先把情緒丟一邊,試著思考眼前的問題該怎麼處理面對才是。

檢討自己,是給自己看的,不是在人前表現出『對對對都是我的錯』那種糟蹋自己侮辱對方的方式。面臨到任何事,自己內心有什麼波動,絕對一清二楚,因為怎瞞都瞞不過自己。

當然這也是需要漸進學習養成習慣的,絕非一蹴可幾。由此,便知為何宗教中會有所謂的戒律,那就是以較強勢性方式教導養成習慣的作法,畢竟人還是生來就有惰性的。

因為,這世上沒有任何人是絕對完美的,永遠有可以更進步的空間,那麼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接受它並試著看清楚問題與自身性格缺陷所在,永遠不要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自己若是陷在盲點裡便看不見是非對錯,這樣才能更進步。

這就是懺法。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小語] 假裝


這個世上最可憐的,是在心裡認定自己最可憐的人。 

內心的貧乏才是導致一切悲苦的根源。

即使再辛苦,還是要想辦法笑得開心,更要假裝自己很快樂,假裝久了,就變真的了。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序] 開張

2005/11/24 13:51 in 奇摩部落格

不知何時起,突然發現與週遭有種隔離。
這種隔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看著外面的世界。
無言的心情靜靜躺在銀河彼岸,看著這遙遠的星空。
就算再沉寂,也得來點浪花...
黑色頁扉忠實的記錄了它的誕生。
Cheers!To Nobody....





而數年後的今日, 在Blogspot 重生。
有感於奇摩對於部落格的放爛與限制,實在很難再玩下去。
今後,或將那邊的文章逐漸的搬遷過來。
只可惜了那些曾經在留言板裡的精彩對話,我也會想辦法記錄起來,放在這邊。

重生,耶!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交流] 輪迴‧因果

輪迴與因果,常被相提併論,然而這並不是等同觀念。
許多關於輪迴與因果的說法,其實也有許多邏輯謬誤。

原始輪迴觀,只是將生死串連成連續的程序,而不是開始與結束。

在佛家的說法裡,認為靈魂會隨著每一世的經歷與學習中養成慣性,不管是思維想法模式,或是曾經學習過的技藝專長,都會去除掉太微細的瑣碎部份,只留下最深刻的,記錄在阿賴耶識裡,而這我個人慣以較白話方式稱為『刻劃於靈魂裡的慣性』。

某些輪迴因果觀裡認為,往世殺了人,今世當被殺,稱為報應。
然而,這種因果報應觀並非正確。
因為刻劃在靈魂裡的慣性,若未經過修正與突破,往往只會一再重覆原本的結果。而且,錯誤的輪迴觀也會導致災劫暴亂,如唐朝的黃巢之亂。

當初盛行的輪迴因果觀認為,今生殺了牲畜,來世就會投生為牲畜來償殺業之報,因此,就被黃巢引申為殺人藉口,大肆殺戮。
但是即便是到了現代,若論及因果輪迴,大抵仍是以『今世犯殺業者,來世當償殺業以為報』為論點主軸,於是,許多因果與輪迴觀的相互引用,就構築出吃素戒殺這回事。
(註:佛教徒以素食為戒律始源自梁武帝時。)

以吃素來說,若以此慈悲心為吃素理由,那麼內心的慈悲並不會只表現在吃素這單一事上,而是會更懂得體諒他人,在不知覺裡自身的思想言行就會變得柔軟,貼心,較不易招來嫉怨。

也就是說,吃素,只是一種體現方式之一,並不是真正的因。
命運決定於性格特質,當自身內心是什麼樣,就會招來相對呼應的命運。
這才是造命的方法。

上面所提的部份是比較針對因果觀來談。接下來談輪迴。
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裡,有某段章節,有提及輪迴觀,而且也被獨立摘錄出,另稱『薄迦梵歌』。
在薄迦梵歌裡述及,每個人的靈魂都是來自於宇宙大意識裡的分身,透過轉世的經歷學習,讓自我中的首人格(靈魂中屬於原始意識分身的那部份)覺醒,並回歸到原使宇宙意識中。

若說,印度教的輪迴觀是源於這些經典裡的觀念,並不為過。

佛教初始時,也採行了印度教的傳統輪迴觀,與之不同的是,印度教認為人需透過苦行苦修來淬練出原靈的光華顯現,但釋迦牟尼卻認為那種苦行是偏離人性的,並非真正解脫之道。
不過,撇開這些肉身層面修行方式的差異觀點,在修靈層面的觀念倒是改變不多。

在梵文中,佛稱為覺悟者,菩薩則是覺有情。羅漢則是無學。
白話點來講,羅漢是指自我身心已臻法理的畢業及格境界,接著再往菩薩道修,則是擴大到己身之外的其他萬物眾生,去體受他人喜怒悲歡,作更廣泛層面的思想言行上的修正。
而成佛,則是修持菩薩道的最高證果。

但說穿了,這都是為了往更完美的人類的進化程序上所努力的不同階段而有不同稱呼而已。
因此,成佛亦非究竟,仍需沒入涅槃,這就是回歸印度教輪迴觀裡所稱的回到宇宙意識體裡。

那麼,在其他各民族與宗教信仰觀裡又如何?在類似的觀念裡也是有的。
好比說,道家的逆天修仙,天人合一,與天地同化。
道家認為,順天而行,是從混沌太極化生兩儀,四象,八卦,由此順下生生不息,這就是順天而成人我萬物的觀點。
而生生不息必有生死,有生,而有死,有死,方有生,謂之生生不息。
但修仙之道,則違逆了順生成化的程序,所以稱為逆天。
因為逆天,所以扭轉生老病死的程序,得長生,能不老,與天地同壽,就稱為仙人。

道家的神祈裡有自然神與人神這兩個大分類。 自然神就好比東王公,西王母,人神就是由人所修而證之,諸如各府王爺等等。
而道家的修法裡,也有身與心的修持法門。
在原住民,或印地安的原始信仰觀裡,認為人死後靈魂會與祖靈同在,非洲與南美洲的一些部落民族也有這種觀點。
甚 至,他們也會認為,他們所獵殺的動物,其死後的靈魂也會一起回歸到與祖靈同在之處,而祖靈在哪裡?不是只指自己的公媽祖仙而言,而是自然。因此,他們的信 仰中極度重視天地自然的一切,在獵殺了動物後也可能進行一些儀式,感謝牠們付出生命來養活自己,更祈請祖靈接納牠們死後的靈魂,也認為當自己此生生命終結 之後,也會回歸到那最原始與祖靈自然長存之處。

在一首著名的據稱是印地安詩歌『千風之歌』,內容就是描述自己過世後將化作千風,與在世的人們同在,因此別為她哭泣云云。
甚至,在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裡,回歸上帝的身旁,天父的懷抱,不也是類近於這種回歸的究竟嗎?

關於輪迴的部份,我個人目前還是在於理論性上的統整與認知為主,畢竟我尚未證宿命通與天眼通,無法知道自身的往世與來世。
在因果與報應觀上,經由自身與此生所逢遇的親人朋友經歷中,整理出的較多些。

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交流] 靈異體質或陰陽眼即是帶天命要修行?


在道家的理論中認為,人在出生時,周身即會有十二位守護神,稱為十二文君或十二文人,也稱十二文神。
雖然稱之為神,但其實並非是我們所以為的名列神榜內的神明仙佛。

姑且不論其身分到底是什麼,僅知這十二位守護神會在人身架起一層防護罩,將人體與靈界作個區隔,以免受靈界的訊息波所干擾,影響生活。

然而有的人一出生後,這十二位守護神是有缺遺的,所以這防護罩有了漏洞,無法徹底隔絕靈界的訊息波,因此有的人就會有陰陽眼,或是靈耳,或諸如此類不一而同的靈異體質。

而有的人經歷過重大意外事故,如車禍或是生重病傷害而致使這十二位守護神缺遺,也會開始成為靈異體質,或所謂的陰陽眼。

不管是哪家修門派別裡,都有身心修持的方式,比如以道家來說,修行當道士是要處理陰陽之事的,倘若守護神的防護罩罩住隔絕了靈界訊息,那要怎麼處理事情呢?因此會在入門修練之初時便將這十二位守護神去除。

但 問題來了,那要是將防護罩去除,平常生活不就備受痛苦干擾了嗎?因此,在入門修練法裡,還有訓練出讓自己可控制的防護罩((敝法門稱之為『護身罡』)來替 代,與天生的防護罩不同的是,這種後天修煉而來的防護罩是可由自我控制決定開關,平常生活時就關閉,需要處理事情時就打開。

至於,會有種認為具備這種靈異敏感體質的人是帶修行天命者的說法,則是基於以上理論而來,原意是指因為天生的防護罩是有缺遺的,倘若入了修門後學習後天的防護罩法,就能夠讓自己回歸正常生活。

可是或許是流傳久了,逐漸變成具有靈異體質的人就是帶天命需要修行的說法,則與原始意義漸差漸遠了。

眼見近年來因各種不明所以的言論與媒體炒作下,許多具靈異體質的人以為這是種天賦,甚至還沾沾自喜,實在令人搖頭。殊不知這其實是種缺陷,能夠平淡生活才是上天最大的恩賜。

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靜思] 該放下的『自我』

















在心理學中有個理論提及,一個人對於善惡好壞的判定,是基於自己所認知的經驗與標準而得來。

也就是說,他人的好,為何會讓自己認定為好?是基於對自己所認定的好為比較基準。反之,他人的壞亦然。

倘若,他人的好,是超出自身所能認知的範疇,就根本看不懂,更無法理解。

當然,反之亦如斯。

因此,若試圖對任何人事物做出善惡是非的判定時,都脫離不了對自我主觀的影子。

值得思考的是,這主觀的認定是否適當?以此為標準真的是對的嗎?

當每個人只堅持站在自身立場角度來看待所有事,各自主觀的認定不同,得出的判定結果也不會一致,那衝突與爭執便會由此而生。

如果,以這個主觀認定的狀況來衡量他人,往往會不自覺得為了維護自己所堅持相信的『自我』,而產生情緒波動。

當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並不如自己所以為的,就會產生情緒波動起伏。

那麼,是否又曾時時自問,憑什麼?

有時,要是仔細分析原因,會發現並不見得能說出自己憑什麼能受到他人優厚待遇的理由。

因為那自己所認定的,往往只是來自一種莫名的自戀。

為何會自戀?再往內心挖更深些,別怕噴血,就會看到自我內心深處所埋藏的陰影與自卑,所有根源都是它在作祟。

一個內心存在陰影與自卑的人,會變得敏感,時時擔心會被他人窺見那本該完全只屬於自己才能知道的秘密。

只不過自己往往早慣於以無視,甚至是否認來作為包裝與隱藏它。

但是這種包裝往往過度,演變成一種對自我的過度肯定,並以此判定為他人**必須**對待自己多好才足夠的認定。

倘若他人對待自己的態度牴觸了這個認定標準,就會感覺受侮辱,挑釁,與不受尊重,並進而產生情緒波動。

內心的陰影與自卑,總會在此時不自覺的將自己武裝起來,為了貫徹對自尊的維護而勇於宣戰。

但事實是,如此的武裝自我,並不會獲得任何的尊重,僅僅只是將自己推向更孤獨的邊緣地帶。

人是不該將自我獨除於人群之外,孤單存在的生物。

即便內心認為,對任何其他人已無所牽掛,但不可諱言的,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將自我放下,並不是完全放棄或放逐自我,而是拋下那無謂的自尊假象,才能更冷靜的突破盲點,看清楚更深,更寬,更廣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模樣。

由此,即是『跳脫』舊道,邁向『解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