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紛擾擾皆由心,喜怒悲歡無了時。紅塵俗事夢一般,清淨坐看白雲起。』
『道』何以名之以為道,即謂之應以『行』之。
雖知,『道』本無可名之,然未假之以名,無以示明。
行至水窮處,無路仍是路。
與其待明途,不若自創途。
化被動為主動,以開創代替等待,才能擺脫困境。
時勢造英雄,有時候當英雄並不是自己選擇的路,而是不這麼做便是絕路,所以英雄造時勢。
面對磨難之時,到底是天助人耶?或天亡人耶?
僅在一念之間的抉擇,便由態度決定了前方的路。
天堂非處碧落,地獄不在黃泉。
若故步自封,便無法激發潛能,拓展極限;以原本有限之能力已達絕境,又堅持無謂的尊嚴不願改變,那麼即便知道跨越後將會是坦途,也因不肯跨出而困在原處。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會影響言行表現,因此有著怎樣的思維往往就會帶來怎樣的命運。
若是發現眼前所遇的景況並不是自己所期想,那就該檢討自己既往思維理則方式是否出了問題。
通常,思維會有種慣性,習慣怎樣看事,言談與行動,也存在著盲點而不自知。
若是要扭轉命運就得打破這種長久以來的思維慣性盲點,才可以跳脫出來。
近年流行的『吸引力法則』理論並不完整,因為這個法則雖然強調出『有求可以有應』,卻無法解釋『有求何以無應』。
在談這部份前,需先搞清楚自己心中的『我』,才是真正的主。
任何神佛名號,在各宗教信仰裡所稱的都只是個名詞。
因此,每個人都需要有信仰,但信仰的對象不一定是要神佛不可。
只要是頭頂天腳踏地飲食其間,存活在這個世界,就必有主宰,也需有信仰。
嚴格來說,無神論者斥鬼神不存,並堅信之,這也算是種『信仰』。
跳脫各宗教中對於神的藩籬,這個世界真正的主宰,西方稱為上帝,而東方道家則稱為『道』,近年來較為人使用的詞是『宇宙意識』。
佛家裡並不特別稱之,只講到如何進入宇宙意識體裡的修持過程。
從證得羅漢,菩薩,直到成佛,並不是就到此為止。
因為成佛之後,即便是具有無量壽,仍是有盡,最後還是終將進入涅槃。
進入涅槃所指的就是回歸宇宙意識體裡這回事。
而道家說的成道,回歸混沌無極,所說的也是同樣一回事。
而我們在生活體驗中已經知道,『冥冥之中自有天定』。這無以名之的『天定』,我們暫稱為『宇宙意識體』的作用,也是有其意志的。
宇宙意識體有其既定意志,其意志方向在此暫稱為『進化』。
這裡所談的進化是指靈智上的進展演化,不是指生物學上演化的進化。
這個意志有許多緣線,與我們內心的『我』有著連繫,這個『我』與宇宙意志體是一致共同的,恰似分身與本體。
每一個人除了精神意識上的我(心靈),還有實際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我(肉體),能夠察覺心靈上的『我』則稱為『覺』。
因此,當與自我內心進行對話時,提出要求,『我要什麼』,也就是與宇宙意識作直接對話。
肉體的存活目的是為了讓心靈提昇,這就是宇宙意志的進化觀。
而肉體存活期間,需要面對與接受各種磨練與經歷,都是必然的,目的是為了讓心靈提昇進化。
然而肉體是有所限制的,因此若與內心的自我對話後,提出的需求與宇宙意志的進化觀有所契合時,就會得到呼應,從訂立目標,規劃藍圖,踏實經營,就會感受到『如有天助』般直到夢想獲得實現。
倘若所提出的需求並無益於心靈提昇進化,那麼就不見得會獲得呼應助力。
在東方靈學觀裡,反應這個規律成為祈願於神靈的規則,即為『可許則許』。
註:本文乃自敝上於 2009/06/15 及 2009/06/25 二次訓示內容整理而成文,因非原始訓示內容,故不收錄進『法門精要』篇裡。
關於我自己
- 。光音天羽。ღ ✿.。.:*
- Taiwan
-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交流] 關於《通靈人》《無形師》之正觀

本文是版友私下詢問相關事宜時,個人回覆信件內容整理而成,希望能夠讓許多對於玄修方面產生迷惑的朋友們一些參考。
《通靈人》
首先,得打破一些俗成觀點。
通靈人終究是人,一樣是有善有惡,七情六欲,並不是冠上『通靈人』一詞就必定申請得到良民證。
但是曾經當壞人,就註定永不翻身嗎?在上天的深慈裡,機會是從不曾吝給的。若是曾犯了錯,而能真誠懺悔,並徹底改過的人仍能獲得眷顧。
許多神明因為入世緣深所以深入民俗信仰中,成為常見的神祈。但是每個通靈者所通之靈必定都是真正的『神佛』嗎?這就不一定了。
當魔鬼戴著光環,多少人不相信他是天使?
因此靈修者最重要的是要能懂得明辨善惡並判斷來者到底是神還是魔,就像在路上隨機看到的人,絕對不能由其外表穿著打扮來一眼決斷其善惡,而是需要時時審慎辨證才能明白一般。
神佛之所以受人尊重,並不在於他們的名稱是神或是佛。
就像一個人要獲得他人敬重絕對不會是因為其貧富出身。
因此用邏輯常理與道德來進行審辨是必要的,就如同佛家裡的四依止觀所言:
一.依法不依人
二.依智不依識
三.依義不依語
四.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用這四個原則來判斷信仰是否合於『法』、『正』是必要的理性態度。
神佛行事並無絕對善惡方式,就如鞭子與糖果分持在兩手上。但更該思考的是這些『神佛』行事的背後具有什麼意義。
若無金剛怒目相,何顯菩薩低眉意?
佛教尤其是藏密裡有許多現兇惡怖相的明王,大多也是諸佛菩薩化身的。
就跟教育孩子一般,獎勵與懲處都是用來矯正孩子們向善的方法。
對於信仰宗教與玄修的態度上,需要深思明辨,且要能明白:
信仰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更具信心與正向積極的助力,倘若需要偏離現實人本來崇信神佛,那絕對不是神佛慈悲的本意。
在禪宗裡有句話:『佛來佛斬,魔來魔斬』。
意思就是說,佛與魔不干人世事,理它作啥?若多加理會了反倒使內心更迷亂,不如乾脆斬念,一概不理。
《無形師》
一般來說,主神也是無形師的一種身份,也是大多數所見所知的狀況。
但是有些比較少見的狀況,是無形師並非有香火祭祀的神明身份。
畢竟在修行路上有些是修出世法門的,本身在世通常較低調,俗謂『世外高人』型的修者,在往生之後因證修行功果而名列仙班,但因在世與塵俗緣淺,所以若是遇到職務所需的話也有可能成為有緣修者的無形師或指導師的。
而且有些時候視學生修證階段而更替其它無形師接任的狀況也是有的,但通常比較少見。
大多數所見是自始至終都同一位神明指導的狀況較多。
例如乩身,從被破知與某神明有緣,並依照規矩而成為這位神明代言人後,通常這位乩身往後到死為止都是這同一位神明的弟子的狀況則是較常見的。
無形師又概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級任導師的身份,另一種就比較像是科任老師。
導師通常從入門開始就比較固定同一位,科任的老師就不一定了,每一位教的都不太一樣,也有的是導師兼包所有課程的。
另外有些修者的師承法脈因緣不同,也有以人師為主的學習,無形師的地位反倒退而其次比較像是護法角色也有的。
無 形師找尋弟子多是主動找上有緣弟子並告知與顯化,讓弟子經過驗證後,明白真的是與自己有緣且受其精神感化願意跟隨學習的,並不是你喜歡哪家宮廟的神明常去 拜拜就成為你的無形師,這點有很多人並不明白,所以特別說明。而且若以嚴整規矩來說,即便是無形師尋到弟子,還是要經弟子的父母與祖先同意後才正式具備入 門弟子身份。
而尋常較多人感到迷惑的,是某某老師或某某通靈人告知有緣修行的狀況。
基本上這種方式漏洞很多,更難以避免人為刻意操弄的因素,所以並不建議盲信。
走玄修路是需要有拿命賭上的心理準備,俗話說:『修得好就通靈,修不好就發神經』。
因為接觸玄異世界充滿著未知與危險,在各種考驗下強力提昇心志堅定度,若稍不注意搞到精神分裂還算小事,若是產生傷害自身與他人的行為則更嚴重了。
但倒也不是說絕對不可能經由他人告知的管道來引導弟子認師,通常遇到這個情形,若不是乾脆別理,就請理智的請那位『修行老師』轉達,請該位神明主動對弟子示夢或顯化更明白些的要求,若果真是有緣,神明皆會照允。
若是能力不足,連找尋弟子示化的能力都沒有的『神明』,你敢託付自身於『祂』嗎?
若日後果真遇到什麼狀況,這般能力不足的『神明』是否會烙跑不理管你去死,也是該小心注意的。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心情] 年華逝去之後...
曾經有位年長的大姐告訴我:
『女人啊,只有在年華逝去之後才有機會嘗試純粹的愛情。』
當時的她已年近40歲,而我仍是年少,無法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只能啞然傻笑。
而今,許多年過去了,體驗過諸多無常,鬢髮也逐漸斑駁,偶然間回想起她曾說過的這句話,卻有了許多感觸。
對於『婚姻』二字,大多數人是怎麼看待的?傳宗接代?父母逼迫?年紀到了?想要個依靠陪伴?還是害怕孤單終老?
但,『愛情』又是怎回事?只是附庸於『婚姻』前提的手段嗎?
曾談過戀愛,也曾經歷了婚姻,孑然一身後才猛然發現過往所追逐的並不是愛情,頗令人感傷,雖然這也是個成長。
倘若愛情與婚姻真如叔本華所以為的,只是生殖本能的需求引發的錯覺,那他真的不懂得愛情與婚姻到底是什麼。
在離婚後,我花了整整三年來沉澱自己。我不想怨怪任何人,不想因此而從此陷落,失去愛人與被愛的能力,更不想當隻不掙扎的青蛙,只能任冷水煮滾。
也許是上天垂憐,讓我遇見了現在的她。(抱歉,不是刻意要閃光。)
她的許多思想觀念破除了我諸多過往迷思。
對於愛情,她說:『愛情,不需預設,也不能假設,更不用探測,遇見了就愛了,彼此都願意了,就是遇見了。』
但她又說,『愛你的時候或許會牽就,誰能保證愛情天長地久,不愛了呢?如果只是玩玩曖昧是沒差,那,你想走長遠的就更得是要清楚,適合不適合,差距會不會太大,其實很重要。』
婚姻對她來說,並不是預設的前提,只是在構築愛情的金字塔時,一層層基礎穩固了之後才可能到達的境界。倘若有任何環節出了問題,能解決就繼續,若無法解決就不必執著。
因為熱戀的時候,彼此容易盲目於眼前的激情,一旦感覺退卻之後,才發現原來彼此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若相處間已是問題,又何需逼迫彼此考慮長久?
她曾說,
『若結了婚比單身還不快樂的話,那麼還需要婚姻幹嘛?若是愛得痛苦,那又何必勉強在一起?即使流著淚忍著心裡的痛苦,該切離的還是得趁早切離才是,不要妨礙彼此的人生也是種恩慈。然而,沒有了愛情與婚姻的人生真的會死嗎?那可未必。』
『享受愛情不代表沉溺。你可以上船觀賞風景,但是不要暈船,掌舵的一定要是自己,要有勇氣!爭取自己想爭取的,沒人能跟你保證每一段戀情就一定會永久,所以不要去想說會不會失去的問題。在既定的人生目標不被干擾下,去爭取自己想要的生活跟愛情。』
『自己該是完整的自己。能為自己而活,才不會厭世。如果精神上也是完全能夠多為自己,就算是厭世也很容易提升到淨信。那種為自己活不是指自私,而是一個人懂得愛自己就更能夠無私的愛別人。』
她的粧顏,從來都不是為了讓誰悅賞,而是她天生愛美。
她的開朗與快樂,從來都不需要特定理由,而是她喜歡。
這樣自由自在的生活觀,有時甚至是個徹底的樂天派。
我又不俊俏年少,更不多金,也非事業有成年薪百萬。
問她為何會肯與我在一起,她說,她感受到我對她的好。這種好並不需要用金錢堆砌,也不需華麗與虛偽包裝,而是懇切踏實的關懷與尊重,這就夠了。男人總不懂女人要的只是種感覺,雖然感覺未必合乎邏輯,但聰明的男人懂得幾時該哄哄,幾時又該耐心導引回現實裡。
當我愧疚於並沒在情人節時送她鮮花巧克力時,她卻感動著我拉著她奔走只為了找一個適合燉四物雞的小陶鍋。
當我覺得她特別時,她卻欣賞我的平實。
回到開頭提起的那位大姐所說的話,我的理解是:也許女人能嘗試純粹的愛情時,是男人的腦細胞逐漸往真正的大腦集聚後,而不再只是生理衝動上的愛。
雖然與那位大姐已經失聯多年,但至今我偶爾還是會想起她常說的這句話。
我的理解到底對不對,也已無從驗證。
但從我家閃光的話語裡,似乎可嗅出一絲端倪:
『感情的事很難擺在天平兩端架著放:《付出》與《成果》。我們都知道,但是我們總是容易犯這樣的錯。我們都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感謝那些曾經在我們過去的生命中出現過的人們。正因為他們幫助我們各自成長為對的人,直到在對的時間終於相遇。』
也許,不再計較付出與成果,而能夠懷著感恩之心來面對過往的所有經歷,釋放了自己內心裡的一切並真正淨空後,對於面對愛情這回事才能有著更大的勇氣。
2009年4月11日 星期六
[交流] 關於信仰

真正的神明並不會也不該替人安排什麼既定計劃,而真正主宰生命藍圖的是自己,祂們也僅是視機緣而施以助力而已,亦即『可許則許』之意。
雖說神明是有大能的,但祂們並不是因為大能而受祀,而是因為其道德精神與慈悲才受人崇敬。
換句話說,那種會『主導』他人人生的神明,不信也罷!
一個人只要能夠熱愛生命並積極踏實的經營,心念意志在不斷的挫折磨練中成長得更堅定,為人處事能更圓融智慧,那還需要只會放雞屎不會生雞蛋的神明來幹嘛?不如持無神論而能少些紛紛擾擾,倒還來得乾脆省事些!
自古至今名留青史成大事者,又有幾多人是因『修行』而來?
許多危言聳聽之言,背後總藏著許多不可告人的陰謀,斂財騙色、混淆社會風氣,趁人之危讓許多正經歷辛苦的人們陷入更深的淵藪之中,這又豈是上天之德?
天、地、人,名三才。三才各自其位,各司其正,方是曰道。
若無法認清自身人本定位而妄求鬼神者,通常只是更為偏離而已。
饑食雲門餅、渴飲趙州茶,方寸清淨便是蘭若。
天命在天不在我,我命由我不由天。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交流] 關於天命

從玄修路上的鬼神靈異,直到現今的務實平淡,一路走來體悟很多。
什麼是『天命』?
長久以來在內心不斷的詢問著這個問題。
領了旨令,通了靈,就叫天命?
那麼這世上沒走玄修之路,未領旨令不通靈的人們,為何要活著?
不應該是這樣來看待,否則許多道理邏輯都講不通。
每個人在這個世上活著,在人群間的互動裡,學習與回饋都是種串鏈,不可分割的。
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人不可能單獨的存活。
自古至今,在歷史上曾經建立過豐功偉業的人更不是只有玄靈修者。
然而要把他們的作為否定為天命,絕對是無理的。
因此,回過頭來細細思維,『天命』究竟是什麼?
目前個人粗淺的體悟中,以為一個人完成理想,並在群體中造成影響,是否就是天命?
即便是與無形世界建立溝通交流,但那也僅是邁向理想之路的一種過程而已,絕非全部。
而要完成這理想,首先就是要好好的活著,並維繫住良好的人際各倫常裡的互動。
正視自己所站立的位置,所該扮演的角色,且務實的去做好該做的事,就很重要。
跳脫自身原本的軌道轉而求玄異之道,只是緣木求魚,不切實際。
當一個人尚未累積並審視過去與現今的脈絡之前,又如何清楚看到未來的走向?
佛家說:活在當下。
道家云:無欲則剛。
把握眼前的機會,踏實的去經營,能夠有計劃卻不作過度期待,也是很不錯的生活態度。
因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當遇到困難與挫敗時無法坦然的面對與接受,只會讓自己更慌亂,未來的走向更全盤打到亂。
太公八十始遇文王,曹沖智高年少早夭。
諸行皆是無常,一時之勢豈能定論?
誠如破窯賦裡所云:乃時也運也命也。
於是,我在一年半前選擇把所領收的令旨上稟全繳回。我清楚玄異不會是我人生的全部。
繳回令旨之後,雖生了場近月大病,但從此後內心卻是更愉悅踏實,也一直很快樂。
當然不是說我的選擇必定是對或錯,也不想去評論或比較其它修者,僅僅只是針對我個人而言,當認為這麼做是必要的,就去做了而已。
我並非拋棄上師法理正道,只是我更明白了真正的法理須在入世中求。
一方面我也繼續體驗與學習生命,另一方面在有機會的時候仍會不吝以自身經驗提供需要者的參考。然而我更持守著,每個人的生命只能靠自己經營,靠自己決定的原則。
追求智慧,不是僅能從經典裡背誦,拜讀經典更不是拿來爭辯執事所用。
靈通異能,無法真正讓人得到解脫,修仙證佛更不是拿來炫耀虛榮所用。
抱著濟世渡眾這塊大匾,除了滿足內心陰暗裡的虛榮之外還能有什麼作用?
這一生,不求建立什麼豐功偉業不可,但已隨時都能以愉悅之心面臨死亡的到來。
雖說,到底什麼才是『天命』?
也許我尚無法確實說出個什麼所以然來,但每個晨昏當抬頭望見上師慈悲的微笑之時,心中彷彿已是了然...。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極短篇] 紅線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短篇小說] 夢

追逐著夢裡的情景,他終於來到了這個只在夢中出現過的地方。
雖然是第一次到來,卻熟悉的能叫出每個人的名字。
他舉起手向街角的小店外正在搬著雜貨的老闆娘打了聲招呼,而她卻訝異的張大了嘴巴,因為他叫了她的小名,除非是在地老一輩的人才知道的小名。
他的出現,在這淳樸的小鎮上刮起了一陣旋風,到處都有人議論紛紛。
只不過誰也無法確定他到底是誰。
而他也不知道為何來到的這地方的一切,會與多年來的夢境裡出現的同一般。
一直讓不斷的好奇心驅使著,他急於解開這個謎。
可是沒有人能告訴他答案。
只是在依稀彷彿裡,在耳邊輕輕聽到微風中似乎在訴說著些什麼。
一如夢裡,他往小鎮上的廟口走去,跟賣香腸的小販打了聲招呼,來不及看到那小販回應的驚愕神情,便往廟旁的小街走去,直到一間破落的房子前面,才停了下來。
厚實的木門一樣斑駁,兩旁的春聯早已褪色成微微的桃紅,淡淡的墨跡早已無法辨認上頭的字是什麼。
就是這兒,就是這兒!!他滿心歡喜的告訴自己。
輕輕推了門,吱呀一聲的推開了。
他環視了一下四週,家俱上到處都是灰塵,桌椅角還佈著蛛網。
看來好像很久沒有人住了。
門口開始聚集了人,大家都很奇怪為何他會走進這好久沒住人的屋子。
只不過,誰也不敢走進去,據說這間屋子裡鬧鬼,早已成為鎮民們口耳相傳裡的禁忌之地。
他只是自顧自的,走到屋子裡最裡面的房間,從床底下搬出了一口大箱子。
吹了吹上頭的灰,開了箱蓋,只見一張泛黃的紙映入眼簾。
紙上『你回來了』四個大字震撼了他,頓時腦袋一片空白。
他覺得有點慌,難道自己曾經來過這個地方?
可是...記憶裡從來沒離家到這麼遠的地方來過,只除了夢境,那困擾他多年,百思不得其解的夢境...為了這個夢,他已經踏遍了多少土地,留下數不盡的足跡。
他嚥了嚥口水,定了神再往箱子裡翻...
是一些女人的衣物飾品,整齊的放置在裡頭,除了衣角有點兒受潮的痕跡以外,大致上還乾淨,還有著燙過的稜線。
但除了這些,他卻再也找不到其它東西,心裡的迷團越來越大,他更好奇著要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
直到他終於看到箱子最底層壓著面銅鏡。
他拿起銅鏡一看,卻發現裡頭映出的是一位絕色美人的身影,他不置信的揉了揉眼睛,發現那鏡中美人竟對他嫣然一笑,再看仔細些,那美人除了一頭烏黑的頭髮,以及胭脂妝扮以外,她...竟然是自己!!!
難道...這是自己的前世...?
我的前輩子就是她,鏡中的女子?
可是...她為何在冥冥之中安排著今世的自己來到前世的她所居住的地方,到底是要今世的他完成什麼未了的遺願?
再看著鏡子,那美人一樣笑著,眼神中卻透出著些許哀愁...
他決定把這面銅鏡帶走。
當步出門口時,卻發現有位岣嶁老人拄著柺杖在門口望著他。
老人眼裡淚光盈盈,激動的手不住的顫抖...
『你終於回來了...』老人嚅嚅的說著,他的眼眶也不知為何紅了起來。
他從來就不認識眼前的老人是誰啊!只是有種說不出的熟悉。只不過,他也不知該說什麼,只有『嗯』了一聲以對。心裡卻是一陣狐疑,好似有某種預感,將會發生什麼事的預感。
『當年,鎮裡發生了一場大瘟疫,當時我在外求學,聽到家鄉裡的消息,我急急忙忙的趕回來...
但你卻等不及我回來探望,就生病去世了...
我回來的時候,你們家的人說你已經死了,但你在臨死之前仍交代著..
你遺憾著無法再見著我最後一面,無論如何一定會再回來...
雖然你已經去世,但是在你房裡卻常發現有人走動的身影,以及半夜亮著的燭光。
但是只要有人走進去,一切又回復黑暗平靜下來,有時還會聽到女子嚶嚶的哭泣聲。
你家裡人請了道士和尚來超渡你,卻從來也沒什麼用處,依然有人遇到怪事。
於是你家的人就搬離了這個地方...從此不知去向。
這屋子從此後再也沒人敢進去,因為偶爾有人會聽見屋子裡傳來腳步聲...以及哭聲。
我曾經進去過幾次,卻從來也沒見著什麼,只不過...見了裡頭的一切,會讓我再想起你,所以就不再來了。
我一直未再娶妻生子,一個人獨居著。因為我確信一定會再見到你...
直到今天你終於回來...聽到鄰人說起,我才突然想起...你說要再回來這事。
就在這兒等你...終於讓我等著了...』老者喟然嘆道,『能再見著你,我再也無憾了...』
老人閉起眼睛微笑著,卻突然倒了下來。他趕緊前去扶起,卻只見老人早已斷了氣。
安排了老人的後事,告別了鎮裡的人們,他步上了歸途。
多年來的困擾,終於獲得了解答。
從行囊裡再拿起銅鏡,卻發現鏡中的美人身旁已有另一位翩翩俊秀陪伴著,一起對他微笑致意著,然後他們倆的身影便漸漸淡去,消失不見。
望向遠方天邊的白雲,彷彿也看見了他們倆幸福滿足的神情。
他知道,從此之後再也不會再夢見關於這小鎮的一切了,不禁步履也跟著變得輕快起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