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常抱怨他人待己不公,或者自己熱誠對待他人卻被冷漠以對。
當然,當他向我訴苦時,我只是『喔。』的回應了二句。
他馬上又抱怨說,為何我對他的事如此冷漠,是不是因為如何如何...講了一堆,最後還埋怨說大家都不關心他。
這麼可憐,安慰他幾句吧!
這是以抱著同情角度的想法。
但是又能改變什麼?
為何需要我的關心?
我欠他嗎?
這是以就事論事角度的想法。
卻更是一付事不關己的冷漠。
每個人活在世上,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一個陷入慣於抱怨與自憐惰性中的人,將會被群眾遠離。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一種對等關係,對他人付出也接受他人的付出,才能建立起對等關係。
當習慣於抱怨與自憐裡,其實在不知覺中也已經習慣把自己當作是全天下最可憐又可悲的角色,並貪戀上這樣的角色扮演。
渴望他人的安慰,卻不是真正的解決自己的困境,因此類似的情節會不斷的上演。
於是成為他的朋友就等於背上沉重又沒完沒了的負擔,在處理自身問題時又得花心思去應付他無法解決的問題。
試問,多少人有此耐性?
眼見是難以改變,只有放棄。
俗語說,佛渡有緣人。
佛為什麼非要渡你呢?
你不想被渡,祂也懶得渡你啊!
唯有從悲痛的情懷中走出來,深深思考反省,打開心結才是真正的道路。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又說,世人有罪,必須懺悔。
觀音法門說:內修自省,耳門圓通。
懺悔法門說:淨身、口、意而達戒、定、慧。
真誠的面對自己內心,省悟之後接受自己並不是完人的事實,才能有所改變,命運也將跟著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