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12年12月25日 星期二

[靜思] 領導者的角色

楚·宋玉《答對楚王問》:

「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裡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徵是古代宮、商、角、徵、羽五音協律最高之曲),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白話譯:
有人在楚國的都城郢地(湖北江陵縣北)引吭高歌,當他開始唱《下裡巴人》時,有數千人能與他相和。唱《陽阿薤露》時,有數百人能與之相和。唱《陽春白雪》時,只有數十人能與他相和。等到他「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徵是古代宮、商、角、徵、羽五音協律最高之曲)時,僅有數人還能與之相和。曲調太高雅,能跟著唱的人也就少。
-----

曲高和寡,當一個人把自己位置放很高的時候,只會流於孤芳自賞。
有時候,需要學會同流而不合污的處世藝術。
在一個團隊中,存在著『群體意志』,能夠掌握『群體意志』則是領導團隊的基礎。
因此,要讓團隊成員建立起共識,並進而成為『群體意志』,是身為領導者的重要課題。

倘若個人色彩太濃烈,很容易在群體裡引發反彈,太過堅持自我所持的是非對錯,很容易引來反對與抗爭,甚至淪為『為反而反』時,就很難讓主軸繼續進行下去。
畢竟,每個人的價值觀與思維模式不盡相同,自己所執以為對的事,在他人眼中看來也可能是錯得離譜。

然而,如果缺乏個人色彩,那麼又很難成事,因為群龍無首,會無所適從。

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會是因為這個人包山包海徹底完美所致,而是懂得透過領導團隊完成一件又一件的目標任務中,而形成眾星拱月之勢。
要能夠成功領導,就必須搭配管理機制。

領導學與管理學,兩者之間互為表裡。

一個失敗的領導者,很容易犯兩種錯誤:
第一種,過於執著個人意志而忽略群體意志,團隊形同散沙,無法齊集效率。
第二種,過於注重群體意志而壓抑個人意志,卻因此迷失了團隊的目標方向。

這兩者都是『過與不及』的狀況,不論是哪一種都會導致失敗的團隊組合,成不了事。

要能夠掌握『群體意志』,則需要學習與建立『造夢』的能力。
每個人的夢都不同,要如何造出一個讓團隊中的成員們共有的夢並不容易。

試著調整思維,讓團隊之中產生此種認知:
『倘若成就了你的夢,也是成就我的夢。為了要成就我的夢,必須先成就你的夢。』

那麼,在團隊之中所造出的夢,就能開始在個體彼此之間產生出交集性與延續性的脈絡。
當團隊只看見領導者的夢,卻未意識到與自身的夢有任何關聯時,就會產生怠惰意識,就好比某些人覺得工作只是為了糊口(覺得勉強,不得已,現實所逼),再辛苦也只是為老闆賺錢(反正做多做少也與己身無關,產生吃大鍋飯心態)。

這樣的『怠惰意識』在團隊中是很嚴重的危機,這種意識會渲染開來,就像傳染病。
當從單一一個個體產生『怠惰意識』起始,其他個體也會感受這『怠惰意識』個體的狀況。倘若,在這個團隊中,這樣的『怠惰意識』是被允許存在的,而且看來似乎是能夠比較輕鬆無關得失的,那麼這渲染狀況就會一發不可收拾,逐漸吞蝕掉團隊的靈魂。

此時,領導者就會陷入一種困境:
即使連微不足道的事,也需要『拜託』個體協助。

這是一種很悲哀的慘況,因為領導者根本無暇思考團隊發展進程,而只能孤獨的一點一滴靠著自力築起夢想,而疲憊往往成為另一種摧折掉自己殘存意志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了避免產生這樣的狀況,領導者勢必要學習統御學,這也是『領導統御』總是被視為同一個詞。

其實領導是是帶頭提議者,統御則是指是否能夠使團隊貫徹執行。這兩者間有時分野並不是界定得很清楚,但事實上若是以『命令』與『執行』這兩個層面來看,可能就比較容易理解些。
但是在一個任務執行團隊間,還是有所謂的領導角色,這個領導角色是團隊代言人,也是肩負起任務成敗責任的主要角色。

在團隊裡的組織架構,有可能是以樹狀圖的拓樸形式呈現。
以不同的層級與任務別來分級負責,最後指向主要團隊總負責角色。

在此並不論及公司架構組織法,而是僅針對『團隊管理』來談。

在道家哲學裡提倡『無為而治』,很多人的解讀都誤以為是什麼都不幹,直接放任。
這樣是不行的,缺乏管理規矩所約束的團體,只會是充斥個體意志而無群體意志的暴亂之民,容易失控,與各執己是。

個人對於『無為』的詮釋中,比較偏好將『為』字代之以『違』,『無違』。透澈其質性,進而導引誘使,循其『自然』而趨以向道。

就像治水一般,硬是要阻其流則會更亂其流,最後就失控了。倘若能行以導引,導其流而不阻其勢,則其氣即可用。
如前面提及的『造夢』論,在此就顯得很重要。

在個人意志的根本中,是為了『生存』而始。
為了『生存』目的,加入『團隊』之中,完成『團隊』的夢想的同時,也構築出自身的夢想。

因此,當發覺為了完成團隊夢想途中,是必須要割捨掉自身夢想時,那就會產生衝突與取捨。
雖然在心理學研究中,有時也會出現『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狀況,然而隨著民智漸開,這樣的人已經越來越少。(都犧牲掉了吧!)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會衡量團隊與自身之間的落差,而選擇保留自身夢想,割捨掉團隊夢想。

領導者的角色並不該在基層庶務上親力親為,而是統籌盤整資源及運用,讓團隊能齊力同心構築出未來與展望。

在管理群體中,絕對不能過於理想化,而是要正視『人性』。
人性有好的特質,也有不好的,但好與不好則是因不同場合狀況有不同的解讀。
畢竟,『管理』是為了讓『個體』成為『團隊』而發展出來的藝術。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

[靜思] 領導者的特質

一位領導者的特質,需要具備溫柔與霸氣。

所謂的霸氣,並不是指霸道,而是種具有強烈企圖心與執行力的氣魄。
然而,溫柔卻不是與霸氣相對而言之,而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個性特質。

這世間並沒有絕對的事物,再堅強的人也會有脆弱之處。
沒必要把自己當一無所懼的勇者,勇夫與莽夫的差別往往只在一線之間。


正因為並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才需要團隊合作來補強。
也因此領導者的行事氣度,則是左右團隊氛圍的重要因素。

具備霸氣,才能夠領導團隊完成目標,
擁有溫柔,才能夠貼近人群獲得支持。

身為領導者的另一項重要個人特質,是需要懂得『辯識』。比較常見用詞是『眼界』,『眼光』,『識知』,『慧眼』...其實是指一樣的東西而言。

能夠辯識目標的特性與未來發展,周邊影響程度及範圍,以及辯識出每則訊息背後的成因,聯想整理出相關串連,以及預料其影響。
更要辯識成員的能力及個性特質,專長與弱點,而能明確的將之放置在正確的位置,以及如何以其明瞭的方式,讓其確知目標計劃中的位置責任。
更重要的,是讓其明白,目標達成後的狀況(如個人成就感,經驗學習,相關報酬,整體影響等等)。

不過,在資訊佈達中還是需要抓緊必要原則:適當而不過度。這部份則是題外話了,不在此論之。

很顯見,要懂得『辯識』的精準,需要有足夠的歷練與格局,才能夠看到更長遠的樣貌。
雖然世事無常,計劃往往趕不及變化,然而能見到長遠格局而做的規劃,就能將變化所造成的影響減至最低。

要能學會見微知機並不容易,是需要從長時間的細膩觀察諸多人事物脈絡裡,學習掌握資訊與分類。
因此,要能夠保持開放的心胸接受新知事物,拓展自身所知極限。

一位成功的領導者,在見識上的格局高遠,會產生令人傾慕的魅力。
這份魅力未必只針對吸引異性而言,而是對於群眾的吸引能力,讓群眾願意跟隨。
舉凡古今,能開創出豐功偉業的帝王將相之中,無一不具備這樣的群眾魅力。

因為其辯識能力,顯示出其見識之高;
因為其霸氣之質,顯示出其企圖強烈;
因為其溫柔待人,顯示出其值得託付。

成功,實是因為成就了事,進而顯現其人而已。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靜思] 哈蜜瓜

看過剛長出來的哈蜜瓜嗎?

其實,哈蜜瓜剛長出來的時候,表皮是光滑無紋的。

隨著逐漸成長,瓜皮會開始出現裂痕,而瓜果就會分泌出汁液來填補裂縫,最後,這些傷痕則組織成美麗的紋路。

人生也是如此。

從剛出生的純淨無瑕,在一次次的經歷與傷痛之中成長,慢慢的將內心的裂痕填補起來,就像越甜美高貴的哈蜜瓜越是密佈紋路般,我們的心中在每一段傷痛與振作裡爬起來的同時,也累積了更多的智慧與寬容,讓我們的靈智更顯昇華。

心曾經有過多傷多痛,慈悲就能有多深多重。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五

[靜思] 價值,價格

其實,我一直在思考為何自己常常覺得與周遭格格不入的原因。
終於發現,其實是在價值與價格觀點上有著最大不同。

好比說,車子。
偶爾,與朋友討論到車子,難免會談到『名車』。
老實說,我真的一點感覺都沒有。
不管是頭又大還是鞭利雷射死,在我看來並沒什麼不同。
車子只要能跑就好啦,套句我家老媽的名言:
『鰓麵魯ㄟ阿還不是一樣在路上壓狗屎!有什麼好搖掰的?』

用得到的東西,就會覺得重要。
用不到的東西,沒啥需要在乎。

這道理很簡單,當腹痛難忍時,一張衛生紙與一枚純金金幣的價值孰高孰低?
只不過這樣的價值觀,好似常引來他人異樣的眼光,甚至是無情的批判。

我追求的只是跳脫外在形式後,最直接單純的本質。
縱使有許多人無法理解,我也早已習慣了微笑面對,而不去解釋太多。真能懂得的人本來就不多見,所謂的怪胎必是稀有物種的代稱,無法被理解是剛好而已,純粹是能否遇得見的機率問題,與高低優劣根本是兩回事。

這個世界的價值是建立在『比較』上,而比較標準卻往往在於空洞的價格。
價格=價值? 未必。

探討為何會追逐高價位名牌的迷思,是當真理解其產品的功能優點後才賦予其價格的價值,亦或只是因為它價格很貴,才開始找尋為什麼那麼貴的價值?

在這兩者之間的探索思考過程,其實很有趣。

『以心役物,而莫為物所役。』這句話一直是構築出我的價值觀點的主軸。
有什麼能放下,什麼又放不下,只要能夠透澈人事物的本質後,會發現許許多多的『放不下』也只是種虛幻不真的迷幻妄想。

有一次,與朋友聊天。
朋友說:『希望我以後能夠很有錢。』
我會反問:『有錢要做什麼?』
朋友答:『可以買很多東西,做很多事啊!』
我再問:『那麼買了東西之後,做了事後還要幹嘛?』
朋友答:『就會很快樂嘛!』
我繼續問:『那要買什麼東西,做什麼事?』
朋友答:『還沒去想啊!』
這時我困惑了:『那都還沒去想怎麼知道買這些東西做這些事一定會快樂?』
朋友開始惱了:『你真的很煩ㄟ!我怎麼會知道啊!』

我,只是淡淡的笑了...。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小語] 愛過

張愛玲: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
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
剛巧趕上了,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

「噢,你也在這裡?」



探索自我是最基本也很重要的事,
唯有當認知了自己的靈魂之後,才能明白誰才會是適合你靈魂的伴侶。在生命裡來來去去的人們,誰該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擁有著哪種輕重的戲份。

歷經許多摸索與傷心,在一次次的破碎裡讓眼淚重塑了自己。不斷的打破,重建之後,也學會了:

『因為愛過,所以慈悲;因為懂得,所以寬容。』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靜思] 雜想

人的運勢有高有低。
當運勢低迷的時候,總是會有許多莫可奈何的事紛擾著,而素質差的人也會與自己較有交集,不管是同歡或爭吵。

在這種時候,心情也容易起伏煩燥,很容易為了小事動情緒,或是輕率的就做了錯誤的重大決定。

當運勢高揚的時候,其實可以從心境來感知。在這種時候,心境比較有積極正向的思維,不大會為了瑣碎的人與事計較。

而往來的人,素質也會比較高,相對的素質差的人就會逐漸淡離。

人生中不如意之事時常八九,而從八二法則裡也可以瞭解不管在哪裡遇到蠢蛋的機率到底有多高。

真的是只要笑一笑,沒必要計較。
合則來,不合則去;有緣無緣就是如此而已。

不要跟豬吵架,更別想與畜生談道理,是是非非即使爭得了眼前顏面,時日一久又有誰會去在意誰錯誰對?

當心有多寬,眼界多遠,格局就有多大。
如果只是把心力放在毫無意義的爭執與各說各話,只是浪費生命而已。

沉心自省一下,自己的內心是如幽湖無波,還是驚濤潮浪,就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是有著什麼樣的格局。

火氣人人有,所爭為何事?
該想想這道理。

處於運勢低迷時能夠懂得謹慎自守,在運勢高揚時才不會得意忘形。
許多事就只會像浮雲微風般,譬若雁渡寒潭而不留影。

真正過不去的,並不會是為了什麼事,為了什麼人,而是與自己內心裡的糾結而已。




--
一切生命,在其本質上皆為痛苦。
人生,像鐘擺一樣擺盪於痛苦和無聊之間。
            --《叔本華》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靜思] 有緣,無緣。

兩個人在一起,一定要去特定地方,做特定事才覺得浪漫嗎?
以前年輕時覺得是要,現在已經不會。
應該說,昇華至比較心靈交流層次了之後,外在環境就不會很重要了。
只要是能在一起就感到開心,不管到了哪裡,做什麼事,即使是靜靜待在彼此身邊都很有意思。

老妹前幾天跟我聊到這方面話題。她說,如果遇到了那位對的人,就是會心甘情願跟一輩子,而不論貧富,在一起就會覺得開心,像她遇到我妹夫就是這樣。
彼此相處點滴間,時時存在著感謝,感謝彼此對自己的疼惜。

在一起,覺得很自然愉悅,不必刻意猜測與裝扮成對方喜歡的樣子,可以讓自己卸下所有的偽裝。

緣份這回事其實很奇妙,明明彼此出生成長背景不同,各自人生經歷更不一樣,可是有些喜好與生活習慣剛好就是會一樣。
像我妹跟妹夫,從她們結婚前交往到現在都十幾年了,每次都常見到她們在找鑰匙,一樣脫線。
我妹她們住比較遠,所以都開車回娘家,每次不管他們夫妻誰開車,一進門就是把鑰匙往桌上一擺。
到了他們要回家時兩個人就都在找鑰匙,十數年如一日每次都這樣。

而我們台中分公司一位同事,拿筷子的姿勢特別不同,是拇指握住筷子身,食指與中指搭握著。
據說,他初次到當時還是女朋友家裡見她父母時一起吃飯,筷子一握,他女朋友的媽媽就哈哈大笑,因為他女朋友握筷子的姿勢與他竟然一模一樣。
沒多久之後,兩個人果然結婚了。

隨著看過多少春秋更替與花開花謝,越來越相信,
『只要有緣,一切都水到渠成,若是無緣,就萬苦千辛。』這句話。
遇到對的緣份,連彼此家風也會類似。所以古人常說要門當戶對,我覺得應該是這意思,而不是指貧富而言。

回首以往,每一段經歷都很用心,可是不管怎麼做都被找碴,搞得很不爽,慨嘆相愛容易相處難。即便是再努力,最終仍不得不放棄,了結痛苦。

有一回,與一位朋友聊到,我到底是哪裡不夠好?
朋友說,『不會啊!溫柔細心上進積極又有肩膀。』
我又問,『那怎麼用心的結果都不對?』
朋友說,『因為遇到的那些人都不對啊!』

是啊,因為遇到的人不對,不論怎麼費心力做,在對方眼裡看來都是錯的。
彼此的價值觀與思維都差異太大,同一件事自然會有南北極差異般的詮釋。
聽到這話後,才讓我多年來的心結釋懷。

之前,會覺得自己喜歡的對象不容易找,要EQ高修養好,心地善良行事俐落,端莊大方有想法,又有事業心的女孩子。
很多朋友都說我太機車了,標準太高,怎可能會遇到這樣的人?
可是,我女朋友剛好是這樣的,而她所欣賞的男性特質,在我身上也找得到。

緣份這回事真的是很難說,遇見的機緣靠上天,如何牽手得長久就看彼此有沒有心,真的是很不容易。

過往不管曾經有過再多傷心,還是會隨著時間淡去的。
在一次次的傷心裡,學習反省與領悟中,慢慢成長茁壯,讓自己成為對的人,當機緣巧逢後,自然就會相遇。
現在會覺得,如果沒經歷過那些事,也許現在眼前的幸福都不懂也看不見,更別說要把握了。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心境,能夠遇見的人也不盡相同,繁華落盡後才看得見那屬於自己的幸福裡最真實的面貌。
我想,這就是人生。

---
正值七夕,謹獻給各位朋友:
仍單身的朋友們,終會遇到適合你/妳的人。
已有伴的朋友們,請好好珍惜眼前這一位。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靜思] 感恩


嘗過人情冷暖的,才會懂得感恩;
受過困苦艱辛的,才會懂得體諒。
人不能太好命好運,否則就容易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逐漸變得刻薄。

沒有誰生來就註該被捧上天去,
也沒有誰生來就該被踩在腳下。
當有人對你好,起碼回報個微笑與感謝,莫忘了自己是誰。
因為他只是稟性善良,並沒虧欠你甚麼。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交流]『水瓶世代』

水瓶世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過去雙魚世代的溫情主義所遮掩的假象一一開始被質疑與推翻。因為水瓶是務實與真理的思維象徵,於是在混亂中沈澱而出的真實逐漸浮現並被人接受。

過去對於『專家說法』的崇奉,現在則是會經『檢驗印證』。英雄崇拜式的愚民主義已經逐漸褪色了。

若沈心觀察會發現,人們開始變得煩躁易怒與多疑。當然前一世代的思維遺毒仍然還在持續抗拒著改變,然而這改革的趨勢就像燎原的星火,迅速延燒。

過去百年所建立出來的體制,有大部分是承襲過往兩千年來的溫情陋習而來,如今正被震撼著。在這整體重新檢驗印證的潮流裡,『老祖宗的傳承』不再是塊不可動搖的金字招牌,能被保留下來的必定是因為『實驗說』,而非以往慣用的『前人說』

『革命必於思想啟始』。
在新舊世代衝突引發的亂象與震盪,一再的迫使人們去重新思考過往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誰說的?』『真的是如此嗎?』的想法,逐漸成為人們接觸新鮮事物時的立即反應。

當然也有不適應者拒絕接受改變而封閉自我,然而在週遭開始改變後,他們也只能選擇順應而無法堅持過去的自我,以免陷於孤立。

就像混水慢慢也會沈澱而分別出清濁,眼前的各種混亂只是為了讓清濁更加顯明而出的前戲,不必太憂慮,當然也還不能太放心,因為這把改革的火還要更擴大延燒,也會產生出更多更大的衝擊。

要如何立身於這樣的時代,要磨鍊出怎樣的智慧,這也是必要的思考課題。人們無法阻擋這趨勢潮流的來臨,事實上它早已到來多年,只是過去影響層面太小而被人們忽視。
如今開始茁壯起來,已是不得不去面對與因應的時刻。

過去面對問題,會先問:『你/妳 做好準備了嗎?』
如今會問的卻是:『你/妳 準備了什麼?』
這微妙的變化,在不知不覺裡已經成為人們更常用的口頭泛用句形態。

在這波將不知會進行多久的劇烈變革風潮裡,許多天災地變更加速對於人禍的檢討。
生活環境的嚴苛化,讓人們更嚴肅的思考生存的問題,然而也會讓人變得更現實。

如過去人們對於迎接節慶的到來,會抱著歡喜的期待,因此人們願意主動去做各種計劃與勞動,為節慶作豐盛的準備。

而如今則會覺得那根本是很無謂的愚行,應應景即可。

在這充滿各幻滅的時代,隨時都有被摒棄的事物。
追逐真相的代價就是認清許多的夢想終究只是場虛無。

因此,人們也逐漸變得更不快樂,甚至是更瘋狂。

那麼,要如何去面對這樣的時代呢?
任何人都無法給予一定可用並適用的建議,畢竟這是場嚴苛的挑戰,考驗著人們的生存意志。

不過,拋開粉飾太平的假象,看清楚眼前確實的狀況倒是個不錯的開始。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靜思] 熟齡之愛


跳脫年輕時期對未來的天真期盼,經歷過許多幻滅而轉為務實--或稱為現實--的熟齡年代,對於愛情的看法隨著各人的生命歷練而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不管他人是否能認同,都已經可以不再那麼在意,而隨著自己的心去走。
越簡單的事物往往是越困難,譬如愛情。



有人說,
在一起一天拉手在街上那是激情,在一起一年拉手在街上那是戀情,在一起五年還能在街上拉手那是感情,在一起十年在街上拉手是親情。如果三十年後還能一起拉手在街上散步那才是愛情。

其實,埋在心裡的灰燼中仍未熄滅的,只是渴盼再遇見那可遇不可求的悸動感覺而已。
在熟齡之戀裡,總免不了精神官能傾向與靈性激盪結合瞬間的企望,否則在奮力抽插的激情裡,鬢髮間滴落而下的汗水,也難以遮掩內心真實的冰冷噓嘆。

日本作家海老坂武寫的『中年魅力』裡所提及的兩三事,倒是可以在閒餘時看看。
然而,看完就可以丟了。

畢竟對於正處身於這熟齡年代的男女,總是有自己獨特的詮釋。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靜思] 心‧三札



其一:心情

情緒起伏,恰似潮浪起落。
前一時風平浪靜,下一秒滔滔狂潮。
莫於浪靜之時嫌其淡味,莫於浪濤之時怨其不平。
動靜之機皆合天道,煩忙時品味勞碌滋味,閒暇時坐看雲起之姿。
心情來來去去,終究,只是自己困住了自己而已。



其二:心聲

每當忙碌的工作行程暫放下時,浮現的想法總是很淡離。
此生至今並未曾為了追求什麼快樂而活。

無法理解的朋友們總會關心的為我編織許多理由。
有人說,『你並未真正愛過。』
也有人說,『你只是害怕失去所以不敢投入熱情。』
我只能笑笑。

觀塵世眾生如糞沆之蛆,游然其間猶未識其苦。
此身亦處糞沆間,不知須至何年月,才是真實的心聲。

愛恨情仇,名利榮辱,只是過眼薰風…

『人生,像鐘擺一樣擺盪於痛苦和無聊之間。』
叔本華如是說。


其三:心寬

世人皆求心寬,卻不見少了心痛也會少了心動。
多情至極似無情,概亦如斯。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小語] 深情?

原訂於這周末的課程,因故延了一周,所以突然空了出來。
週六好好的讓自己休息,周日就回爸媽家一趟,滿久沒回家看看長輩了,接下來的忙碌行程又得好久才能回去一趟。

回爸媽家後,順便翻了些老照片。
還有當年沈佳宜的照片與她所有曾經寫給我的信。
翻拍了傳給她看,她很訝異都過了二十幾年,竟然還保存得很好,我只是笑笑。

人生有許多煙雲過去了就不能重來,當年純純的愛在彼此各自人生旅途上早已不再看見同樣的景色。

原以為失散多年,此生再也不會相逢,卻在因緣際會下再度連繫上。
經過這麼多年,彼此鬢髮早已染上微霜,彼此都再也回不去當初的青澀與單純。
會不會再度來電?許多朋友們都如此猜測著,只有我們當事人清楚,在懵懂的時代彼此並未愛過,而今在更透徹生命面貌的此時相逢,談愛與不愛已經太膚淺。

請原諒我詞拙不大懂得該如何描述,這種不是情人,也不會是情人,而未及知己,卻可以暢談分享彼此人生的關係,到底該算甚麼。

她說,『你就像李大仁。』
我說,『現實世界裡不會有李大仁,只有偷心的人。』
她問,『那你是為偷誰的心而等待?』
我說,『我等待,可是我卻不知為誰而等待‧』
然後,她笑了,『放心,你會等到的,這個深情的傢伙!假使你遇到你所等待的那位女子,請讓她知道,我為你們的祝福。』
我也笑了,『深情?天曉得!還沒出現或已出現我卻還不知道,真遇到了再說吧。』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也許,就是指這麼回事。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靜思] 【男孩 VS. 男人】

男孩要成長為男人,需要學會孤獨無助。
只有在不能退縮,只能硬著頭皮面對的時候,才能學會承擔。

為何當兵對所有男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回憶,因為在當兵的時候,才是真正脫離家裡,強制過群體生活。

在這群體生活裡,有各種的訓練,考驗磨練。
不管合理與否,它就是發生了,說什麼理由都沒用,唯有面對一途。

有趣的是,雖然是群體生活,但其實是孤單面對的。
當把一個人的所有依賴都徹底剝奪掉,使其成為孤獨的時候,才能往群體更靠近。

就像一個溺水者,即使一根稻草也會想拼命抓住般,在絕對孤獨的時候,張開雙手接納他的團體就會成為他願意付出信賴的對象。
當他願意了,他也會願意服從這個群體裡的規矩,秩序,並且試圖維護它。

當然,這裡所指的當兵並不包括短期或國民兵與替代役,畢竟這類的兵役若非兵期太短就像參加戰鬥營般,就是根本還是在社會裡生活,並未經歷陷於孤獨的必要洗禮。

男孩與男人的最大差別,就在於承擔。
勇於面對與承擔,已經是男人心理成熟的必要條件了。

當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時候,首先的想法模式,決定了是男孩或是男人。
男孩的想法總是逃避,不管是怎樣的理由。
因為,在內心裡覺得,乾脆離開好了。
然而,離開之後,卻沒有太多的思考。
在那當下只想離開,不論是冠冕堂皇的解脫,或是猥褻卑鄙的逃離。

男人卻不是如此。
成熟的男人,會先試圖瞭解現在自己陷於怎樣的處境。
眼前的問題,影響性是如何?有沒可能造成擴大影響?
有沒有解決的方式?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甚至,是否有解決的必要?這都是評估。
即便是在思慮過後,離開是最佳的方式,那麼也必定會鋪陳離開後的計劃,而不是天真的等待運氣,或到時再說。

男孩與男人的差別,只要在年紀成年以後,就以心理層次來決定其分野了。
自小好命的男孩,一輩子從未陷於孤獨,不論遇到什麼問題總有人幫他扛,總有退路,總有可以躲藏的地方。
就算是年紀一大把,心理也還只是個男孩,並未學會真正的承擔勇氣。
成熟男人的心是寬廣的,懂得在行到水窮處還能坐看雲起時。
自信,不是虛張聲勢,而是來自於對許多事的透澈。
那份真誠與淡然,才是真男人本色。

男孩的人生,並不是為了自己活。
因為自己始終附屬於家庭的延伸,若父母是根,自己則是枝葉。
自己的感情,是為了成就婚姻,而這樣的婚姻則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
在這種傳統家庭觀的色彩下所成長的男孩,永遠長不大。
他從來沒有過真正的自己,更害怕成為真正的自己。
因此,不管多高遠的理想,只為了父母家庭,而忽視了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

對於活出自己,男孩總是會無所不用其極的為自己的難堪合理化,忠孝節義,倫理道德,有何不對?
有問題的並不在忠孝節義倫理道德本身,而是為了什麼,為了滿足誰,為了成就誰的期望。

男人行事,會清楚計算所有的代價。
不管是行善與做惡,都是如此。
因為,它是為了自己。
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擁有怎樣的專長才能,該在哪裡發揮。
對於感情,他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即便是違反所有人也在所不惜。
對於婚姻,是他想要,也尊重另一半想要,倆個人共同經營相同的目標與夢想,讓自己成為真正的根,不再是原生家庭的延伸附屬。
就像著名的英國溫莎公爵,寧可為了摯愛而放棄繼承王位。他相當清楚自己做的選擇與代價,並勇敢的接受它。
既然落了地,那就生了根。

老實說,要能做到如此真的並不容易,要從男孩成長為男人,需要持續的勇氣與不斷的堅持學習。
在歷經挫折困難中成長,也要學會接受,原來自己有時候也會很脆弱,也會想哭泣。
這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因為接受自己的懦弱,才叫做勇氣。

煩燥易怒是因為自己缺乏安全感,處於懦弱的時候,接受它,而不要害怕去碰觸它。
揭開一層又一層自欺欺人的面紗,瞭解自己原來也不是那麼堅強,是很重要的事。
至少,接受後就能夠活得更坦然,是吧。
希望男孩們,都能成長為真正的男人,不論你今年貴庚。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交流] 十二因緣論

『十二因緣論』:
『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這是『十二因緣』論,也是釋迦牟尼求道的根源。
要解釋白話,要顛倒過來講比較清楚。

『緣』這個字,是當動詞用,指『引發』,『導致產生』的意思。

據眾所知,當初釋迦牟尼貴為王子卻出家求道,是因為看見了生老病死的景況。所以他就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產生,並尋求解脫之法,才開始求道。

十二因緣論由最後開始講起。

為何人會有老死,是因為生。
出生在這世上,就免不了要經歷這些事,這是生命中的歷程。
為何會『生』,在於『有』。
『有』,用白話來說就是種『得』,『擁有』的意思。與前因的『取』一起來看,會比較明白些。
『取』就是種欲望,想要。
因為『想要』,所以追求爭取而『擁有』。
就是想法裡的欲望與實際行動間的串連。

當然這樣子講會比較抽象些,如果以人的生命是由父母結合而生的例子來看會比較清楚點。
父母因為愛欲而生孩子,就創造出新生命。
而這個『取』的『欲望』,是包含著主觀選擇性意向的,想要什麼樣的人,想做什麼樣的事,這都是有特定選擇標準在。
再更深入探究,這樣的特定選擇觀是從何而來,那就是一種喜歡,也就是『愛』。

這裡的愛並不是只用稱於男女情愛而言,是廣義的『喜愛』。
『愛』這個字就有意思了。
為何會讓一個人產生特別的喜好,那是來自於感受。
好比說,吃甜食會讓人感覺愉悅,所以愛上這樣的愉悅感,逐漸成為嗜吃甜食。
許許多多的上癮症狀也是類似過程形成的。
會愛一個人,不也是因為這個人讓自己感到歡喜嗎?
雖然也是有愛得很痛苦的啦,但有的人就是愛上這種感覺就對了。

再來講『受』,這裡的『受』並不是相對於『攻』而言.....噗..
『受』是指感受,是心理層面的知覺。
各種感受,來自於各種接觸,感知。
這樣子講又有點抽象了。

再加上更之前的『六入』一起談會比較清楚。
『六入』指的就是名色受想行識等六種感知。

色受想行識又稱五蘊,在心經裡面有提及。
為何出家剃渡要稱『六根清淨』,就是指『名色受想行識』這六種感知都要清淨(不執)。

簡單來說,這些外在感知如眼見,鼻嗅,耳聞,身觸等等知覺訊息,都會造成內心的想法產生與改變。
最簡單例子,看到悲劇電影會難過想哭,聽到笑話會想笑,這都是內心與外界互動所產生而來的。
好像連名色也講完了?

再來談『識』,『識』其實就是種『認知』。
這又更抽象了....
再舉例。
一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像是覺得自己是怎樣的人,自己是什麼人等等,並不是出生就知道。
當自己覺得不受尊重時,就會生氣。
問題來了,什麼叫尊重,什麼又是不尊重,標準在哪裡?
這標準是在自己心裡的。
那又為何會產生這標準出來?
葉少爺為何那麼囂張?
是後天受寵溺,造成他內心偏差。
這句呢,也解釋了『行緣識』。

那最前面那句是最難解釋的,因為釋迦牟尼也說他不知道該怎麼講,所以稱為『無明』。
白話點來講可以說,阿就莫名其妙啊。

十二因緣論這樣白話講就完畢了嗎?當然不只這樣而已,這是九九連環啊。
由後面講到前面,還要再從前面講到後面才可以。
XD..釋迦牟尼...這麼有智慧要死喔....

由剛剛從後講到前,聽起來都滿零碎的,很難串起來。
由後到前,是釋迦牟尼求道過程慢慢探知。
因此,若循著這樣的方向,會是較零碎的。
將完整的由前到後再理解過,才會是經過統整的。

從莫名其妙不知該怎麼說明的源起,而與這世界開始有了互動。
在互動中,產生了認知感,而這些認知,經由各種感官訊息與內心產生了互動。
前面的互動與此時的互動略有不同。
前面是天性使然,也有人說是生命中的突然。
但後面的互動,則是種有意識的思想行為。
在這樣的互動裡,內心的感受讓自己產生了喜惡之心,會選擇什麼喜歡,什麼厭惡。
而因為有了喜歡的念頭,也同時產生了選擇標準出來。
會做選擇,那也就是有了欲望,想要。
在這欲望作用下而去爭取,獲得。
從原本停留在想法念頭裡,成為了實際的創造與擁有。
既然已經成為實際的擁有與存在,那麼就會經歷破壞,毀滅這樣的歷程。
然後又回歸到空寂無物。

在釋迦牟尼的生命哲學觀裡,並沒有所謂的始與終這種單線式思維,而是以循環不息的現象來講。
比如在阿含經裡提及宇宙源起,開宗明義就說他不知道幾時開始也不知幾時結束,所以他只拿其中一段循環來講。
而十二因緣論較讓人難以理解的原因,就在於這十二因緣不只是講到從無明到老死的循環,還有混及內心抽象與外在實際之間的交互影響作用循環。
好比一開始講無明緣行的互動,再到行緣識的認知建立,然後一路再到受愛取有,整個就像麻花捲一樣。
所以要理解十二因緣論,我個人的解讀是由後反解到前,再由前一路講回到後,也是以循環式的解說。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靜思] 因緣


這一生到現在一路走來,所有的經歷,所有的學習與領悟,偶爾在一些經典裡發現,竟然是如此類同。

並非是妄自尊大,只是發現原來在遙遠的時代,也曾有人如自己一般,也是以各自的方式活著,在哭哭笑笑裡追求著相同的真理之道。

每個人都是如此,儘管身份各異,方式不同,今生所遇彼此皆是同修。

最初獨自的來,最後獨自的走。
所有因緣聚散,概似煙雲幾抹。

在緣聚相伴的時候,恩怨情仇;
當緣散別離的時候,盡皆不留。

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

[靜思] 微笑

面對批判與嫌惡時,別忘了留給自己一個微笑。


不必爭辯,更毋須在意,悄悄遠離就好。


爭氣,遠比生氣來得有意義。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靜思] 咒罵

這世界的真相是,當有人咒罵著那些性情狡詐傢伙的同時,也同時表明了他們的立場:
被罵者,是贏家。
咒罵者,是輸家。

因此,這個世界是逼人為惡,只要忍受咒罵而已,不會缺層肉少塊皮。


所以呢,要先停止咒罵與抱怨,別讓自己站在輸家這邊。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靜思] 『慈悲』與『智慧』


『慈』而不『悲』,己身沉溺難自拔。
『悲』而不『慈』,剛愎斷直難伏心。

『慈』者『柔心』,『悲』者『慧斷』。

『慈』者『柔心』,善體人己之心,柔軟委婉而恩慈。
『悲』者『慧斷』,以理性為前導,事理明白而果斷。

『慈』、『悲』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

如果光懂得『慈』,容易對人事物都太心軟,而不懂得幾時該放手斷念,往往只會讓自己也被拖下水一起沉溺。
太過濫於恩慈,不僅無法讓人學會感恩,反倒會將一切恩德視為理所當然,發展為自私自利。
這是懂得做人卻無法做事的狀況。

如果只懂得『悲』,任何事都太直斷,那麼就會變成太剛硬,缺乏柔軟手腕身段,很難收服人心,也易失人和。
這樣的問題會變成即使當下那件事自己處理是對的,但當事人可能會不爽,以後可能會找碴。
這就是只懂做事不懂做人的狀況。

世間之事,皆因人而生。把人搞定,事情才會順。
因此,柔心為先行,慧斷於後續,由人理而至事理,才會逐成規矩方圓。
只具『悲』心而未具『慈』心,就會產生這種狀況,就算眼前之事搞定了,但根本的人並未搞定,所以一件處理完後,沒多久又會爆更多事來煩擾苦惱煩,沒完沒了。

仔細想想,當面對感情(親情、愛情、友情)問題時,是不是『慈』而不『悲』?姑息人情,卻未盡事理,導致狀況越來越惡化,自己也感覺委屈莫名,大家都痛苦。

然而在面對工作上的事時,卻又往往是『悲』而不『慈』。
是非善惡太強烈,容易持己之見而斥他為非,在不知不覺中就招了小人,常常挖洞讓自己跳,也會讓自己萌生憎惡之心,提心吊膽不知幾時又會被人從背後捅一刀。。

這兩種狀況都很常見,都是過與不及,也是最容易產生問題的。

年輕的時候一直不懂這層道理,一路跌跌撞撞走來,才領悟出這層道理。

而光是『慈』、『悲』之道在生活中的實踐上,究竟要如何拿捏寸度,就是智慧。

之前曾在十一面千手觀音像所得到的領悟,在三毒三障的九頭代表上,為何還要再搭個明王惡相頭,在更之上才能趨近阿彌陀佛頭像所代表的的理性之光,真的是有道理的,也因此才更明白『觀音法門』即是『入世法門』,早就教導眾生們如何活在這世間處理各種人與事的態度了。

『慈』、『悲』就跟教育孩子一樣,該給糖就給,但不能給過頭,不然等孩子胃口養大嫌糖不夠了,不給就暴怒翻鬧。

而該懲處就要懲處,卻不能將所有處理方式都訴諸唯一暴力,不然孩子成長後,若不是就此失去自信心存恐懼,再不然就可能產生性格偏差形成反社會人格。

而『過與不及,皆非中道』就是這意思,不偏不倚才是中庸。

然而,怎麼拿捏寸度就是智慧。
智慧是在面對困境中突破思維框架後的提升領悟,點滴累積而來,絕對沒有一蹴可幾的捷徑。

在持行『慈』、『悲』的道路上,並沒有圓滿究竟的境地。
也因此,不斷的在錯誤中學習,在困苦中成長,這便是『入世』的意義。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小語] 有時候...

有時候,瑣碎的狀況約好一起來。
有時候,壓抑的思念不經意流洩。
有時候...


閉上眼睛,任雜擾思緒如絮紛飛吧。
感到疲累,那就讓自己暫時休息吧。
覺得煩躁,那就讓自己放聲大笑吧。


妳曾說,
『不論是現在或過去三千年前遇上的人~
最終...
讓我們一起把今生精彩完成吧~』


有時候,會想起這句話。

那麼,
從我們的生命交集那刻起,
直到吐出最後一口氣為止,
將會蝕刻出甚麼樣的圖騰,
渲染上甚麼樣的瑰麗色彩?
抑或,只是簡單的黑與白?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靜思] 期望

很有趣的是,人們的期望所在,總是與現實裡相反。
絕望時期盼希望,
窮苦時期盼富貴,
平淡時期盼冒險刺激,
高峰時期盼回歸平常。

真讓人擁有了渴望中的事物,便立即變得無味至極。
得不到的永遠最美,
失去後方知要珍惜。

人性本賤。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閒聊] 男與女


剛參加完MBA同學會回來。
也有邀請人資課程的老師參加。
老師去年才因為心臟問題開刀住院,會中提及運動及休閒話題。

他說,
『人未必須要過量運動,但是需要多活動,身體才會好。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為何女性會比較長壽,大半是因為女性會喜歡多走走,像是逛街,三五好友聚會等等。而男性通常較懶得動,習慣窩著看電視之類,常常喊累不肯多活動活動。像去年開刀住院時,就發現在醫院裡的病患中,被輪椅推著的大多是男性,而推著輪椅的大多是女性。我就是被推的那個,推我的是我太太。』

語畢,大家笑成一片。

不知道大多數人的觀察是否也如此,回頭審視自身時其實也有發現,比較常有在到處走走的時候,是陪著女朋友到處去的時候。單身至今二年多,除了特殊聚會活動外,若非工作所需,平常真的就只想待在家裡較多,不管是開著電視發呆,或是看PPS到累得睡著。

曾看過一則搞笑漫畫說,
男人以為失戀單身時,可以跟許多兄弟哥兒們到處狂歡跑夜店把妹,精彩繽紛。
事實上,卻只會是終日窩在沙發裡不動,逐漸演化成植物,最後成為礦物。

女人以為失戀單身時,自己會過得很傷心孤單與寂寞,過得很辛苦。
然而,卻總有眾多姐妹們陪伴,邀約不斷,逛街或下午茶,愜意得很。

在生物演化中,我承認女人的進化程度遠比男人高很多。
包括心理層次均值性,以及社會環境適應性。試想,在成長過程中,若非單親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父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父親較高,還是母親?答案不言可喻。

母代父職,往往是以經濟為問題。
父代母職,除了經濟以外,還會有一堆其他問題。

老實說,這點事實真的不得不承認。

女人總說,她們要的其實很簡單,貼心與溫柔。
男人的智商明明沒那麼高,甚麼是貼心?很主觀。甚麼是溫柔?也很抽象。
女人是依靠感性的生物,男人卻是依靠感官的生物。
或許女人對於邏輯概念沒男性好,但在情緒感知上的能力絕對比男人高。
就像幾位女性朋友都曾告訴過我,只要她們的另一半有異樣想爬牆,女人的第六感絕對會先知曉,剩下該考慮的才是如何抓包的對策。

女人天生就對這些充滿抽象與意象事物充滿高度感知性,男人卻得經過後天學習,常在被女人釘得滿頭包裡學會教訓。

因此,好女人可能是天生的,好男人卻需要調教而來的。
鮮少聽聞蕩婦被教成貴婦,卻常見浪子回頭金不換。

男性看到這篇文,可能會感到不平,女性看到這篇可能會拍手叫好。
當然我本意不是想挑起兩性論戰,我是男人,也已是單身向植物境界演化過程中,過去至今也被女人釘到不行過,也是受奴役一方(笑)。

很想替男人說說話,可是自己會覺得滿心虛的...。


--
【師父,清早聽到一陣爆竹響。】
【山下有人結婚。 】
【結婚為什麼要放爆竹啊? 】
【想必是給自己壯膽兒吧。 】

--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小語] 跌倒

當遭遇到困境跌倒時,就會產生負面情緒。
一旦察覺負面情緒產生時,直覺上就會想把它排除掉…然而這種直覺其實是錯誤的,比較適當的作法是接受它是自己內心的一部份,然後解析它是如何產生的。

在面對與接受的過程裡,是段煎熬的痛苦,然而真正接受之後,內心反倒會因此平靜下來。
承認自己只是個會受情緒困擾煩惱的平凡人,沒必要讓自己非要成為不受情緒干擾的超人,這是釋放自我的第一步。

能夠跨越這層心障後,頭過身就過啦!所謂的不凡,只是累積了無數平凡後的軌跡。

年輕時候總是覺得,這次跌倒了,以後別再跌,只求不二過。

可是慢慢卻發現,這樣子給自己壓力實在太大,因為不留機會讓自己可以再跌了,只能破斧沉舟背水一戰,但往往又再跌了以後,內心的壓力更重,更自咎而很難爬起來。

後來,學會了原來會跌倒是剛好而已,誰知道前面會遇到的坑有多大多深,不跌怎可能...
但是可以努力的,是跌倒的姿勢可以調整得漂亮一點,跌的時候也感覺爽一點...。
偶爾心態上抱持著痞一點並不是壞事,在悅納自己的過程中,如果以太嚴苛的態度來面對,反而容易陷入更在乎跌倒,而忽略了學習與檢討為何跌倒的心理漩渦裡。

只要是生而為人,就必定會犯錯,這是首先須要承認與接受的事實。在一次次犯過的錯裡,拋開自責內疚情緒,才能更理性的針對問題思考解決處理的方法。

因此,即使再度跌在同一個坑裡,也可以用不同的姿勢啊!
如何能跌得較不那麼疼,如何跌倒的姿勢可以比前次更漂亮,跌倒之後還能開心的笑,這也是種學習與成長。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靜思] 格局


最近一位前同事告訴我,我曾告訴他的一句話真的沒錯。當時他很不滿在公司的狀況,也為了一些鳥人鳥事常情緒不好。

我告訴他,
『試著把自己的格局拉高,會發現很多人與事其實不必太計較。那些汲汲營營的醜惡嘴臉,只是反應出他們的可悲。因為,他們沒其他路可走,更沒其他選擇,只好再難看也硬要搶著不放,深怕被奪走。』

那麼,就開創自己另外的路吧!把眼前的事做好,走過的腳步,絕對不會是冤枉路。
也許,他們硬搶早得到了,但同時他們內心也開始產生另一層恐懼,害怕失去。

而我們踏實的走著,遲早也會到,而且我們的行囊裡裝著更多曾見識過的寬廣美麗世界。

何需恐懼?
因為在他人眼中的唯一,不過只是我們暫時的停駐,前方的路更遠,更高,更廣,也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