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靜思] 由3P及PDCA談人生管理

在專案規劃裡,主要對象為3P,它包括「人」(People)、「產品」(Product) 與「程序」(Process) 。

從工程技術角度來說,能夠解決的只有產品部份的功能性問題。
然而,如果沒有從工作流程中徹底瞭解真正的需求,以及是什麼樣的人(角色/位置)來使用的話,那麼再完備的功能也無法徹底發揮其真正功能性。

如果從這3P理論來審視工作事業的角度,那麼什麼才叫做真正的專業呢?
一個懂得高深技術者,卻總是搞不清楚對象是什麼樣的人,究竟需要什麼,努力給了一堆他根本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到最後還是無法完案。

老爸過去常說:『藝高人貧』這句話。
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麼。後來發現,就是從3P理論中可以得到很合理的結果推論與解釋。

過去常說,『人生是需要當專案來做管理的。』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過於專注做一件事所需的技術性難度,而只針對這方面去經營,可是卻忽略了去評估要做這事到底需要些什麼樣的資源與成本,該選擇什麼樣的人來做來用,以及做與不做又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性,這就是盲點所在。

從3P管理所帶出來的就是風險評鑑,列出更詳細的影響層次以及各影響因素的判別,而針對各因素做策略處理規劃。

當然,如果放在人生專案的管理上,那麼這些理論性的東西可以應用的層面更多,思維也能更縝密。

回頭以職涯規劃為例,來從最基本的評估法則論起:
我喜歡做什麼,想做什麼樣的工作。大多數人思路僅止於此。
更深的思考,要怎麼做,做了有什麼用,要如何盤整自身的資源,需要怎樣的專才人脈以及付出的成本(還要考慮時間因素),對哪些人有怎麼樣的影響,這樣子就能夠有比較具脈絡的方向,而建立起基本計劃。

戴明循環(Deming Cycle)又稱持續改進螺旋(Continuous Improvement Spiral)。其內容是指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驗)->A(Action,處理)。

從計劃階段到付諸實現,就是從Plan到Do的進程。而完成以後,還需要做持續堅控與檢驗Check來確認執行成效,如有問題則進入另一個處理(Action)階段。

此時,這個Action就又成為另一個計劃,如改善計劃,重新進入Plan階段,啟始另一個PDCA流程。

在人生中常常有許多時候要回頭審視檢討,曾經經歷過哪些事,損失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日後能成為什麼樣的資源,或者是要如何調整規劃方向的參考依據。

從管理學裡來看人生,是很有趣的。
畢竟事情是由人而生,因此管理也是需要從人而始,推展出對各項事務流程的控管。

從這些法則理論來分析評估人事物,將可看出一些原本看不見的盲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