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12年3月26日 星期一

[靜思] 咒罵

這世界的真相是,當有人咒罵著那些性情狡詐傢伙的同時,也同時表明了他們的立場:
被罵者,是贏家。
咒罵者,是輸家。

因此,這個世界是逼人為惡,只要忍受咒罵而已,不會缺層肉少塊皮。


所以呢,要先停止咒罵與抱怨,別讓自己站在輸家這邊。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靜思] 『慈悲』與『智慧』


『慈』而不『悲』,己身沉溺難自拔。
『悲』而不『慈』,剛愎斷直難伏心。

『慈』者『柔心』,『悲』者『慧斷』。

『慈』者『柔心』,善體人己之心,柔軟委婉而恩慈。
『悲』者『慧斷』,以理性為前導,事理明白而果斷。

『慈』、『悲』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

如果光懂得『慈』,容易對人事物都太心軟,而不懂得幾時該放手斷念,往往只會讓自己也被拖下水一起沉溺。
太過濫於恩慈,不僅無法讓人學會感恩,反倒會將一切恩德視為理所當然,發展為自私自利。
這是懂得做人卻無法做事的狀況。

如果只懂得『悲』,任何事都太直斷,那麼就會變成太剛硬,缺乏柔軟手腕身段,很難收服人心,也易失人和。
這樣的問題會變成即使當下那件事自己處理是對的,但當事人可能會不爽,以後可能會找碴。
這就是只懂做事不懂做人的狀況。

世間之事,皆因人而生。把人搞定,事情才會順。
因此,柔心為先行,慧斷於後續,由人理而至事理,才會逐成規矩方圓。
只具『悲』心而未具『慈』心,就會產生這種狀況,就算眼前之事搞定了,但根本的人並未搞定,所以一件處理完後,沒多久又會爆更多事來煩擾苦惱煩,沒完沒了。

仔細想想,當面對感情(親情、愛情、友情)問題時,是不是『慈』而不『悲』?姑息人情,卻未盡事理,導致狀況越來越惡化,自己也感覺委屈莫名,大家都痛苦。

然而在面對工作上的事時,卻又往往是『悲』而不『慈』。
是非善惡太強烈,容易持己之見而斥他為非,在不知不覺中就招了小人,常常挖洞讓自己跳,也會讓自己萌生憎惡之心,提心吊膽不知幾時又會被人從背後捅一刀。。

這兩種狀況都很常見,都是過與不及,也是最容易產生問題的。

年輕的時候一直不懂這層道理,一路跌跌撞撞走來,才領悟出這層道理。

而光是『慈』、『悲』之道在生活中的實踐上,究竟要如何拿捏寸度,就是智慧。

之前曾在十一面千手觀音像所得到的領悟,在三毒三障的九頭代表上,為何還要再搭個明王惡相頭,在更之上才能趨近阿彌陀佛頭像所代表的的理性之光,真的是有道理的,也因此才更明白『觀音法門』即是『入世法門』,早就教導眾生們如何活在這世間處理各種人與事的態度了。

『慈』、『悲』就跟教育孩子一樣,該給糖就給,但不能給過頭,不然等孩子胃口養大嫌糖不夠了,不給就暴怒翻鬧。

而該懲處就要懲處,卻不能將所有處理方式都訴諸唯一暴力,不然孩子成長後,若不是就此失去自信心存恐懼,再不然就可能產生性格偏差形成反社會人格。

而『過與不及,皆非中道』就是這意思,不偏不倚才是中庸。

然而,怎麼拿捏寸度就是智慧。
智慧是在面對困境中突破思維框架後的提升領悟,點滴累積而來,絕對沒有一蹴可幾的捷徑。

在持行『慈』、『悲』的道路上,並沒有圓滿究竟的境地。
也因此,不斷的在錯誤中學習,在困苦中成長,這便是『入世』的意義。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小語] 有時候...

有時候,瑣碎的狀況約好一起來。
有時候,壓抑的思念不經意流洩。
有時候...


閉上眼睛,任雜擾思緒如絮紛飛吧。
感到疲累,那就讓自己暫時休息吧。
覺得煩躁,那就讓自己放聲大笑吧。


妳曾說,
『不論是現在或過去三千年前遇上的人~
最終...
讓我們一起把今生精彩完成吧~』


有時候,會想起這句話。

那麼,
從我們的生命交集那刻起,
直到吐出最後一口氣為止,
將會蝕刻出甚麼樣的圖騰,
渲染上甚麼樣的瑰麗色彩?
抑或,只是簡單的黑與白?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靜思] 期望

很有趣的是,人們的期望所在,總是與現實裡相反。
絕望時期盼希望,
窮苦時期盼富貴,
平淡時期盼冒險刺激,
高峰時期盼回歸平常。

真讓人擁有了渴望中的事物,便立即變得無味至極。
得不到的永遠最美,
失去後方知要珍惜。

人性本賤。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閒聊] 男與女


剛參加完MBA同學會回來。
也有邀請人資課程的老師參加。
老師去年才因為心臟問題開刀住院,會中提及運動及休閒話題。

他說,
『人未必須要過量運動,但是需要多活動,身體才會好。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為何女性會比較長壽,大半是因為女性會喜歡多走走,像是逛街,三五好友聚會等等。而男性通常較懶得動,習慣窩著看電視之類,常常喊累不肯多活動活動。像去年開刀住院時,就發現在醫院裡的病患中,被輪椅推著的大多是男性,而推著輪椅的大多是女性。我就是被推的那個,推我的是我太太。』

語畢,大家笑成一片。

不知道大多數人的觀察是否也如此,回頭審視自身時其實也有發現,比較常有在到處走走的時候,是陪著女朋友到處去的時候。單身至今二年多,除了特殊聚會活動外,若非工作所需,平常真的就只想待在家裡較多,不管是開著電視發呆,或是看PPS到累得睡著。

曾看過一則搞笑漫畫說,
男人以為失戀單身時,可以跟許多兄弟哥兒們到處狂歡跑夜店把妹,精彩繽紛。
事實上,卻只會是終日窩在沙發裡不動,逐漸演化成植物,最後成為礦物。

女人以為失戀單身時,自己會過得很傷心孤單與寂寞,過得很辛苦。
然而,卻總有眾多姐妹們陪伴,邀約不斷,逛街或下午茶,愜意得很。

在生物演化中,我承認女人的進化程度遠比男人高很多。
包括心理層次均值性,以及社會環境適應性。試想,在成長過程中,若非單親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父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父親較高,還是母親?答案不言可喻。

母代父職,往往是以經濟為問題。
父代母職,除了經濟以外,還會有一堆其他問題。

老實說,這點事實真的不得不承認。

女人總說,她們要的其實很簡單,貼心與溫柔。
男人的智商明明沒那麼高,甚麼是貼心?很主觀。甚麼是溫柔?也很抽象。
女人是依靠感性的生物,男人卻是依靠感官的生物。
或許女人對於邏輯概念沒男性好,但在情緒感知上的能力絕對比男人高。
就像幾位女性朋友都曾告訴過我,只要她們的另一半有異樣想爬牆,女人的第六感絕對會先知曉,剩下該考慮的才是如何抓包的對策。

女人天生就對這些充滿抽象與意象事物充滿高度感知性,男人卻得經過後天學習,常在被女人釘得滿頭包裡學會教訓。

因此,好女人可能是天生的,好男人卻需要調教而來的。
鮮少聽聞蕩婦被教成貴婦,卻常見浪子回頭金不換。

男性看到這篇文,可能會感到不平,女性看到這篇可能會拍手叫好。
當然我本意不是想挑起兩性論戰,我是男人,也已是單身向植物境界演化過程中,過去至今也被女人釘到不行過,也是受奴役一方(笑)。

很想替男人說說話,可是自己會覺得滿心虛的...。


--
【師父,清早聽到一陣爆竹響。】
【山下有人結婚。 】
【結婚為什麼要放爆竹啊? 】
【想必是給自己壯膽兒吧。 】

--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小語] 跌倒

當遭遇到困境跌倒時,就會產生負面情緒。
一旦察覺負面情緒產生時,直覺上就會想把它排除掉…然而這種直覺其實是錯誤的,比較適當的作法是接受它是自己內心的一部份,然後解析它是如何產生的。

在面對與接受的過程裡,是段煎熬的痛苦,然而真正接受之後,內心反倒會因此平靜下來。
承認自己只是個會受情緒困擾煩惱的平凡人,沒必要讓自己非要成為不受情緒干擾的超人,這是釋放自我的第一步。

能夠跨越這層心障後,頭過身就過啦!所謂的不凡,只是累積了無數平凡後的軌跡。

年輕時候總是覺得,這次跌倒了,以後別再跌,只求不二過。

可是慢慢卻發現,這樣子給自己壓力實在太大,因為不留機會讓自己可以再跌了,只能破斧沉舟背水一戰,但往往又再跌了以後,內心的壓力更重,更自咎而很難爬起來。

後來,學會了原來會跌倒是剛好而已,誰知道前面會遇到的坑有多大多深,不跌怎可能...
但是可以努力的,是跌倒的姿勢可以調整得漂亮一點,跌的時候也感覺爽一點...。
偶爾心態上抱持著痞一點並不是壞事,在悅納自己的過程中,如果以太嚴苛的態度來面對,反而容易陷入更在乎跌倒,而忽略了學習與檢討為何跌倒的心理漩渦裡。

只要是生而為人,就必定會犯錯,這是首先須要承認與接受的事實。在一次次犯過的錯裡,拋開自責內疚情緒,才能更理性的針對問題思考解決處理的方法。

因此,即使再度跌在同一個坑裡,也可以用不同的姿勢啊!
如何能跌得較不那麼疼,如何跌倒的姿勢可以比前次更漂亮,跌倒之後還能開心的笑,這也是種學習與成長。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靜思] 格局


最近一位前同事告訴我,我曾告訴他的一句話真的沒錯。當時他很不滿在公司的狀況,也為了一些鳥人鳥事常情緒不好。

我告訴他,
『試著把自己的格局拉高,會發現很多人與事其實不必太計較。那些汲汲營營的醜惡嘴臉,只是反應出他們的可悲。因為,他們沒其他路可走,更沒其他選擇,只好再難看也硬要搶著不放,深怕被奪走。』

那麼,就開創自己另外的路吧!把眼前的事做好,走過的腳步,絕對不會是冤枉路。
也許,他們硬搶早得到了,但同時他們內心也開始產生另一層恐懼,害怕失去。

而我們踏實的走著,遲早也會到,而且我們的行囊裡裝著更多曾見識過的寬廣美麗世界。

何需恐懼?
因為在他人眼中的唯一,不過只是我們暫時的停駐,前方的路更遠,更高,更廣,也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