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06年8月13日 星期日

[交流] 關於功德


有位朋友提問:《金剛經持驗錄》裡提到誦唸經文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不知道能否真有幫助?

關於功德二字的解釋,參考六祖壇經的說法較為中肯。


何謂功德?
六祖壇經云:『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梵語guna)。』

簡單以白話淺譯一下:

『見性是功』,此處的『見』字亦通『現』字,也就是自性清淨本來,回復佛性是功,這是屬於修心的功夫。

『平等是德』,因眾生皆有佛性,無分別、人我之心,在住行坐臥裡表現如一,與內心澈悟一同,不會表裡不一,所以這是指行的部份。

而這二句就是指修行與功德間的關係:『修功而行德』。

那明白了這二句之後 再來看以下數句。

『念念無滯』,亦是指心念上因回復本來自性清淨後,即得無上智慧,自然通暢無礙。

『常見本性』,這句話其實是用來指外在言行來說的。一個人的內心想法要如何讓別人知道與評論?自然是透過自身的言行寸度間讓他人瞭解觀察得知。

所以說,『常見本性』這句話是指外在言行表現而言。

再回頭對照一開始所解說的那二句:『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念念無滯,常見本性』這二句是在加強說明修行與功德之間的關係。

由 見性是功 → 而 念念無滯

因 平等是德 → 故 常見本性

基本上關於『功德』二字與『修行』之間的關係,這四句已經說明得很清楚了。

但後面還有一句重要的話:『真實妙用,名為功德(梵語guna)。』

『真實妙用』這四個字含意很深啊!以儒家用詞來講,叫作『權變』。
也就是『因材施教』、『因時制宜』的意思。

不過,『因材施教』的含意是較狹義的指師對生的教導授業關係所採用的方式而言,若是以佛家來講,就是『方便法門』。
面對任何不同的人事時地與狀況輕重的衡量,也許在處理同樣類型的事時,未必會執著於使用同一種方法,因為眾生根器不同。

既是『妙用』,何以提及『真實』二字?因自性為『真』,佛性不二,故名『真實』。

那麼再回頭來探討剛提及的問題:『誦念經咒有無功德?』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為何?若誦念經咒時,與各界眾生之緣聚巧逢,恰使其悟澈自性,即是功。
但各眾生因緣並非既定,而是各自有別,所以不見得緣逢機也合。故『機』、『緣』缺一不可,未逢兩者皆緣熟瓜落時,可謂無功。

要怎麼做才能顯現自身的本性?『當常置疑於不疑之處。』
時時推翻自我已知、所知,也就是要常在腦內搞革命。

『心法』之說,即指『修心之法』。

往昔曾提及入修千手觀音法門的例子中為說明。

家中大老問我:『若佛門教人不執,何以觀音地藏誓言紅塵地獄不空絕不成佛?這是否為執?何以故?』

一開始我的答案是:『觀音地藏之願力非為求自身之私利,而是為求眾生之救渡,故不能以尋常標準看待之,所以不能稱為執著。

一年後,推翻了原先的看法,認為:『執著就是執著,沒什麼為人為己!否則佛劍何必下無間?』

那麼既知是執,又為何持執?

是『因大慈與大悲故,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願,以一己之執換取眾生之渡。』

之前曾提及的就是以上這二段。

近日體悟到的第三段,是『救渡眾生與成佛何干?』

阿彌陀佛身在西方極樂淨土,亦是與眾生結緣!
也就是說,成佛照樣可以渡眾生吧?所以根本是兩碼子事。
那麼為何還得以不成佛為願來行救渡呢?因成佛即處淨土,不入紅塵,為了親至紅塵化現救渡,故以居菩薩入世化身行之,這才是『入世法門』的真義。

以這個例子來說,其實從頭到尾只是同一個題目在不同階段裡的觀念革命而已。
在自我省思與體悟中一直反覆推翻既往已知,往更深更廣的精要裡悟現,這就是『常置疑於不疑之處。』

若在第一個答案出現時就停止繼續鑽研,就不會有第二個答案。
同樣的,若第二個出現就停止,也不會再有第三個。

那麼,現在已有了第三個答案,這會是最終的答案嗎?不會。
也許數年後,又會在其中有所發現或推翻既定的已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