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自己

我的相片
Taiwan
跨越現實與虛幻的分野,躍成玄靈裡的泡沫。
隔離了人世間所產生的距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來看著所有一切。
我只是一個努力成為平凡的人,並樂於享受有限的生命。
『生命的存在並不拘泥於特定的形式。』 風,如是說。
撕裂後的靈魂歸處,不是唯一的選擇,而那,也不只會是吞沒在黑暗裡的深淵。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交流] 懺法


常謂:冤親債主。
又謂:消冤解結。

其實,懺悔的真正精神在於向自我內心懺悔,而不是只對冤親債主。

關於向自我內心懺悔的法門,並非個人獨創,而是在各家宗教裡都存在的法。


以下就以較白話方式來講述好了。
在佛家裡,關於懺法很多,可是較為人知的大多是形式上的法會儀軌,較少讓人注重其心靈層面的本質性。

比如歷史上最有名的即為水懺,全名為:『慈悲道場三昧水懺』,還有粱皇寶懺等等,若對佛教的諸多儀軌有所瞭解,就會發現與懺有關的法會通常是很大形的,這也說明了懺法的重要性。

而基督教裡常說人生來就有七大原罪,要悔改,相信耶穌上帝的引領等等,其實這也是懺法的一種形式。

簡單來說,懺,就如字面意義所示,就是檢討與反省自我。
比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

每個人每天的思想言行裡,難免在不知覺中犯了錯誤,甚至以為沒錯但卻造成對他人的傷害,其實都是該需要檢討改進的。一個有智慧的人,在行事上必定會較圓融,能夠以最小的傷害而達到最圓滿之境,來處理事情。

可是,智慧怎麼來的?當然是在面臨困境痛苦時,激發潛能想出辦法去解決,逐漸提昇而來。人的轉變就在於受到情勢環境而改變,就像一個自小養尊處優的孩子,長大後反而無任何一技之長,因為在他成長過程中從來都不需要他去養成這樣的能力所致。

那麼,即使是面對同一件事,第一次處理可能是不成熟,之後再檢討如果能怎麼處理才會對大家都更好,日後再遇到時,就不見得還是會以初次的方式再去應對了,這就是成長。

因此,成長,是基於需要。

那麼這跟懺法有何關係?有。懺法就是種檢討,覺得可以再做到更好,不管是對自身心念思想言行,以及外在的各種家人朋友人際之間的處理方式,一定有可以做到更好的方式,因此就需要檢討哪裡做得不夠,哪裡需要改進等等。

當然這只是懺法的應用之一,還有就是如佛家所說,往世積習都記錄在阿賴耶識裡,即使在肉身消亡後,這份識感也會帶往下一世,因此若到醫院婦產科的育嬰室看,每個剛出生的小嬰兒哪有什麼人生經歷?但依然還是各有各的脾氣。

這種阿賴耶識在我個人稱呼為刻劃在靈魂裡的慣性。
每個人的慣性有天生在阿賴耶識裡帶來,也有後天的成長經歷所養成的其它慣性,這種慣性對於我們的自我存在感,喜惡標準的建立,都有著很深的影響。因此,不同的人即使在面對相同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所表現出來的應對方式也不盡相同,所帶來的後果影響也不見得會一樣。

就像在路上停紅綠燈,遇到有人猛按喇叭,大家的反應都不一樣,要是因此發怒馬上下車要找對方理論,說不定人家剛好是有帶槍的流氓,盛怒之下就發生命案了。

而有的人比較沉定處理,說到底這事也是難免的,何必動氣?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眨個眼就過去了。

有句話說,性格決定命運。
有的人就是講不聽,喜歡搞大膽刺激冒險,這樣的人遇到意外的機率當然比其他人高,那麼該說是命中註定,還是自己的問題?

有的人一天到晚總是情緒不好,覺得自己很倒楣,老是有人對不起自己。
當真是如此嗎?那麼為何其他人沒事,就偏偏只有自己是如此?這就是該檢討的地方。

因此,懺法簡單來說,就是檢討自己,即便遇上了事,那搞情緒低落有什麼用?根本是於事無補,倒不如先把情緒丟一邊,試著思考眼前的問題該怎麼處理面對才是。

檢討自己,是給自己看的,不是在人前表現出『對對對都是我的錯』那種糟蹋自己侮辱對方的方式。面臨到任何事,自己內心有什麼波動,絕對一清二楚,因為怎瞞都瞞不過自己。

當然這也是需要漸進學習養成習慣的,絕非一蹴可幾。由此,便知為何宗教中會有所謂的戒律,那就是以較強勢性方式教導養成習慣的作法,畢竟人還是生來就有惰性的。

因為,這世上沒有任何人是絕對完美的,永遠有可以更進步的空間,那麼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接受它並試著看清楚問題與自身性格缺陷所在,永遠不要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因為自己若是陷在盲點裡便看不見是非對錯,這樣才能更進步。

這就是懺法。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小語] 假裝


這個世上最可憐的,是在心裡認定自己最可憐的人。 

內心的貧乏才是導致一切悲苦的根源。

即使再辛苦,還是要想辦法笑得開心,更要假裝自己很快樂,假裝久了,就變真的了。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序] 開張

2005/11/24 13:51 in 奇摩部落格

不知何時起,突然發現與週遭有種隔離。
這種隔離感,恰似透過玻璃櫥窗看著外面的世界。
無言的心情靜靜躺在銀河彼岸,看著這遙遠的星空。
就算再沉寂,也得來點浪花...
黑色頁扉忠實的記錄了它的誕生。
Cheers!To Nobody....





而數年後的今日, 在Blogspot 重生。
有感於奇摩對於部落格的放爛與限制,實在很難再玩下去。
今後,或將那邊的文章逐漸的搬遷過來。
只可惜了那些曾經在留言板裡的精彩對話,我也會想辦法記錄起來,放在這邊。

重生,耶!

2011年4月25日 星期一

[交流] 輪迴‧因果

輪迴與因果,常被相提併論,然而這並不是等同觀念。
許多關於輪迴與因果的說法,其實也有許多邏輯謬誤。

原始輪迴觀,只是將生死串連成連續的程序,而不是開始與結束。

在佛家的說法裡,認為靈魂會隨著每一世的經歷與學習中養成慣性,不管是思維想法模式,或是曾經學習過的技藝專長,都會去除掉太微細的瑣碎部份,只留下最深刻的,記錄在阿賴耶識裡,而這我個人慣以較白話方式稱為『刻劃於靈魂裡的慣性』。

某些輪迴因果觀裡認為,往世殺了人,今世當被殺,稱為報應。
然而,這種因果報應觀並非正確。
因為刻劃在靈魂裡的慣性,若未經過修正與突破,往往只會一再重覆原本的結果。而且,錯誤的輪迴觀也會導致災劫暴亂,如唐朝的黃巢之亂。

當初盛行的輪迴因果觀認為,今生殺了牲畜,來世就會投生為牲畜來償殺業之報,因此,就被黃巢引申為殺人藉口,大肆殺戮。
但是即便是到了現代,若論及因果輪迴,大抵仍是以『今世犯殺業者,來世當償殺業以為報』為論點主軸,於是,許多因果與輪迴觀的相互引用,就構築出吃素戒殺這回事。
(註:佛教徒以素食為戒律始源自梁武帝時。)

以吃素來說,若以此慈悲心為吃素理由,那麼內心的慈悲並不會只表現在吃素這單一事上,而是會更懂得體諒他人,在不知覺裡自身的思想言行就會變得柔軟,貼心,較不易招來嫉怨。

也就是說,吃素,只是一種體現方式之一,並不是真正的因。
命運決定於性格特質,當自身內心是什麼樣,就會招來相對呼應的命運。
這才是造命的方法。

上面所提的部份是比較針對因果觀來談。接下來談輪迴。
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裡,有某段章節,有提及輪迴觀,而且也被獨立摘錄出,另稱『薄迦梵歌』。
在薄迦梵歌裡述及,每個人的靈魂都是來自於宇宙大意識裡的分身,透過轉世的經歷學習,讓自我中的首人格(靈魂中屬於原始意識分身的那部份)覺醒,並回歸到原使宇宙意識中。

若說,印度教的輪迴觀是源於這些經典裡的觀念,並不為過。

佛教初始時,也採行了印度教的傳統輪迴觀,與之不同的是,印度教認為人需透過苦行苦修來淬練出原靈的光華顯現,但釋迦牟尼卻認為那種苦行是偏離人性的,並非真正解脫之道。
不過,撇開這些肉身層面修行方式的差異觀點,在修靈層面的觀念倒是改變不多。

在梵文中,佛稱為覺悟者,菩薩則是覺有情。羅漢則是無學。
白話點來講,羅漢是指自我身心已臻法理的畢業及格境界,接著再往菩薩道修,則是擴大到己身之外的其他萬物眾生,去體受他人喜怒悲歡,作更廣泛層面的思想言行上的修正。
而成佛,則是修持菩薩道的最高證果。

但說穿了,這都是為了往更完美的人類的進化程序上所努力的不同階段而有不同稱呼而已。
因此,成佛亦非究竟,仍需沒入涅槃,這就是回歸印度教輪迴觀裡所稱的回到宇宙意識體裡。

那麼,在其他各民族與宗教信仰觀裡又如何?在類似的觀念裡也是有的。
好比說,道家的逆天修仙,天人合一,與天地同化。
道家認為,順天而行,是從混沌太極化生兩儀,四象,八卦,由此順下生生不息,這就是順天而成人我萬物的觀點。
而生生不息必有生死,有生,而有死,有死,方有生,謂之生生不息。
但修仙之道,則違逆了順生成化的程序,所以稱為逆天。
因為逆天,所以扭轉生老病死的程序,得長生,能不老,與天地同壽,就稱為仙人。

道家的神祈裡有自然神與人神這兩個大分類。 自然神就好比東王公,西王母,人神就是由人所修而證之,諸如各府王爺等等。
而道家的修法裡,也有身與心的修持法門。
在原住民,或印地安的原始信仰觀裡,認為人死後靈魂會與祖靈同在,非洲與南美洲的一些部落民族也有這種觀點。
甚 至,他們也會認為,他們所獵殺的動物,其死後的靈魂也會一起回歸到與祖靈同在之處,而祖靈在哪裡?不是只指自己的公媽祖仙而言,而是自然。因此,他們的信 仰中極度重視天地自然的一切,在獵殺了動物後也可能進行一些儀式,感謝牠們付出生命來養活自己,更祈請祖靈接納牠們死後的靈魂,也認為當自己此生生命終結 之後,也會回歸到那最原始與祖靈自然長存之處。

在一首著名的據稱是印地安詩歌『千風之歌』,內容就是描述自己過世後將化作千風,與在世的人們同在,因此別為她哭泣云云。
甚至,在天主教或基督教的基本教義裡,回歸上帝的身旁,天父的懷抱,不也是類近於這種回歸的究竟嗎?

關於輪迴的部份,我個人目前還是在於理論性上的統整與認知為主,畢竟我尚未證宿命通與天眼通,無法知道自身的往世與來世。
在因果與報應觀上,經由自身與此生所逢遇的親人朋友經歷中,整理出的較多些。

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

[交流] 靈異體質或陰陽眼即是帶天命要修行?


在道家的理論中認為,人在出生時,周身即會有十二位守護神,稱為十二文君或十二文人,也稱十二文神。
雖然稱之為神,但其實並非是我們所以為的名列神榜內的神明仙佛。

姑且不論其身分到底是什麼,僅知這十二位守護神會在人身架起一層防護罩,將人體與靈界作個區隔,以免受靈界的訊息波所干擾,影響生活。

然而有的人一出生後,這十二位守護神是有缺遺的,所以這防護罩有了漏洞,無法徹底隔絕靈界的訊息波,因此有的人就會有陰陽眼,或是靈耳,或諸如此類不一而同的靈異體質。

而有的人經歷過重大意外事故,如車禍或是生重病傷害而致使這十二位守護神缺遺,也會開始成為靈異體質,或所謂的陰陽眼。

不管是哪家修門派別裡,都有身心修持的方式,比如以道家來說,修行當道士是要處理陰陽之事的,倘若守護神的防護罩罩住隔絕了靈界訊息,那要怎麼處理事情呢?因此會在入門修練之初時便將這十二位守護神去除。

但 問題來了,那要是將防護罩去除,平常生活不就備受痛苦干擾了嗎?因此,在入門修練法裡,還有訓練出讓自己可控制的防護罩((敝法門稱之為『護身罡』)來替 代,與天生的防護罩不同的是,這種後天修煉而來的防護罩是可由自我控制決定開關,平常生活時就關閉,需要處理事情時就打開。

至於,會有種認為具備這種靈異敏感體質的人是帶修行天命者的說法,則是基於以上理論而來,原意是指因為天生的防護罩是有缺遺的,倘若入了修門後學習後天的防護罩法,就能夠讓自己回歸正常生活。

可是或許是流傳久了,逐漸變成具有靈異體質的人就是帶天命需要修行的說法,則與原始意義漸差漸遠了。

眼見近年來因各種不明所以的言論與媒體炒作下,許多具靈異體質的人以為這是種天賦,甚至還沾沾自喜,實在令人搖頭。殊不知這其實是種缺陷,能夠平淡生活才是上天最大的恩賜。

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

[靜思] 該放下的『自我』

















在心理學中有個理論提及,一個人對於善惡好壞的判定,是基於自己所認知的經驗與標準而得來。

也就是說,他人的好,為何會讓自己認定為好?是基於對自己所認定的好為比較基準。反之,他人的壞亦然。

倘若,他人的好,是超出自身所能認知的範疇,就根本看不懂,更無法理解。

當然,反之亦如斯。

因此,若試圖對任何人事物做出善惡是非的判定時,都脫離不了對自我主觀的影子。

值得思考的是,這主觀的認定是否適當?以此為標準真的是對的嗎?

當每個人只堅持站在自身立場角度來看待所有事,各自主觀的認定不同,得出的判定結果也不會一致,那衝突與爭執便會由此而生。

如果,以這個主觀認定的狀況來衡量他人,往往會不自覺得為了維護自己所堅持相信的『自我』,而產生情緒波動。

當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並不如自己所以為的,就會產生情緒波動起伏。

那麼,是否又曾時時自問,憑什麼?

有時,要是仔細分析原因,會發現並不見得能說出自己憑什麼能受到他人優厚待遇的理由。

因為那自己所認定的,往往只是來自一種莫名的自戀。

為何會自戀?再往內心挖更深些,別怕噴血,就會看到自我內心深處所埋藏的陰影與自卑,所有根源都是它在作祟。

一個內心存在陰影與自卑的人,會變得敏感,時時擔心會被他人窺見那本該完全只屬於自己才能知道的秘密。

只不過自己往往早慣於以無視,甚至是否認來作為包裝與隱藏它。

但是這種包裝往往過度,演變成一種對自我的過度肯定,並以此判定為他人**必須**對待自己多好才足夠的認定。

倘若他人對待自己的態度牴觸了這個認定標準,就會感覺受侮辱,挑釁,與不受尊重,並進而產生情緒波動。

內心的陰影與自卑,總會在此時不自覺的將自己武裝起來,為了貫徹對自尊的維護而勇於宣戰。

但事實是,如此的武裝自我,並不會獲得任何的尊重,僅僅只是將自己推向更孤獨的邊緣地帶。

人是不該將自我獨除於人群之外,孤單存在的生物。

即便內心認為,對任何其他人已無所牽掛,但不可諱言的,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這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將自我放下,並不是完全放棄或放逐自我,而是拋下那無謂的自尊假象,才能更冷靜的突破盲點,看清楚更深,更寬,更廣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模樣。

由此,即是『跳脫』舊道,邁向『解脫』之道。

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心情] 情難枕


這首歌,每當再度聽一次,心裡就再刺痛一次..
這麼多年來,感覺仍是依舊。

斑駁點滴的回憶以為早已塵封,卻總在不經意的時候,悄悄然又再浸蝕了心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AD1GXToqDc
《情難枕》 林慧萍‧1993


在那年裡,發生了好多事。
自從父親車禍後,家裡一連串事情接踵而來。
那一年裡,父親在醫院裡度過的日子,也許多於在家裡。

那次車禍相當嚴重,父親大難不死,但卻受了重傷。
也因為這場禍事傷了股骨關節,才發現有骨質酥鬆問題,需要換人工髖骨關節。

當時我還是專科延畢生,白天上課補修學分,晚上打工幫忙家計。
那年在父親住院第二次更換人工髖骨的手術住院期間,是由我負責看護,之前數次住院期間,母親與妹妹已經辛苦奔忙家裡與醫院兩頭,照護到自己也很疲累,離開前一份工作,專注看顧責任,另一方面也由於學分已補畢等兵單,工作也不好找了。

緣份,總是不知什麼時候會到來,但也就是如張愛玲所說的,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當時,她也剛進醫院當實習護士,分配到父親那床。
實習護士是最熱誠、最善良、最有愛心也用心照顧病患的,通常都是成了正職專護後才會開始變得冷血油條....(笑)
外貌清秀的她,長相有點像某位女藝人。再穿上護士服後的形象搭配下,簡直就是像天使一般。

因為接觸較頻繁,所以跟她還滿常聊天,而風趣的父親也似是刻意的搭拉著線,不過當時年少易害羞,卻成了種反效果,我們總是會在彼此眼神交會時羞澀的閃避,所以直到父親出院時,與她之間也僅僅只知道彼此名字而已,維繫著彼此間也僅是一種若有似無的好感。

畢竟那時候讓我在意的是父親的身體狀況,以及自父親車禍後,家裡當時逐漸如風中殘燭般的經濟狀況..

用心照顧父親的結果,在他出院後終於有了些令人欣慰些回應,父親的氣色比住院前更好,紅光滿面的精神頗佳,所以也暫時能放心了些。
就在這時候也才發現,心裡逐漸浮顯出對於她的思念,也正幽幽的醒轉過來。

徹夜難眠的我,提筆寫了封信,鼓起勇氣送到醫院櫃檯,請託職班護士幫忙轉交給她--刻意在用字遣詞上詳加有刻意雕琢的文言體所寫的一封信。

這招有效,沒多久後,收到她的回信。
她信裡說,因為她家教甚嚴,不許她交男朋友,所以通常她跟男生都會刻意保持距離,即使被同學拉去參加聯誼,遇到任何男孩的追求也都不會有後續。她也不明白為何會想回我的信...。

後來,我們就常在魚雁往返間拉近彼此距離,偶爾也會相約出去,或邀她到家裡來。
那時候的年代社會風氣較保守,不像現在的年輕人那麼狠殺,搞不清楚愛不愛就先搞全壘打。相約出去說是約會,其實也只是逛逛街牽牽手,吃飯聊天什麼的而已。

我們能夠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因為實習過後的她,就面臨畢業將準備聯考。

陽春三月裡出生的她,是溫柔美麗的雙魚女孩,就像痞子蔡筆下的輕舞飛揚。
當她生日時,在老妹的建議下,我送了香水給她,她很高興。在那時候那年紀,在我朋友圈中會送女朋友香水是較少見的。
也不知是否這初緣的印象所致,迄今為止,我也還保留著會送香水給女朋友的習慣。
收到禮物的她,看得出歡喜得心裡開出了花兒來,微紅的臉頰就像添了幾抹彩霞。
後來,我們就在一起了。

但如前面提及的,當時的她要準備聯考,而我自己家裡的狀況,也隨著層出不窮的事件襲捲折騰裡每下愈況,整個亂糟糟。
其實我們見面機會並不多,也沒什麼機會講電話。與她之間都是靠書信來往,且都是寄到她學校宿舍去。
與她之間說是愛,根本還不及,勉強只能算是青蘋果般酸酸甜甜的深深喜歡。
然而,我們之間相處的狀況,也只有我們自己才清楚,因為我們個性也是較為低調。

不久後,她畢業搬回東勢家裡準備聯考,我們約定好等她聯考完再跟我聯絡。
但是就在沒多久後,我也接到了兵單。

接連數次陰錯陽差,漸漸證明了我們之間的緣份,竟是如此淡薄。

父親以為我太羞澀,不敢向她開口要她家裡的住址,但當時的我年少氣盛,個性硬梆梆,不是她親自給我的,我連看都不想看。
後來父親以為我對她大概沒意思,也就沒保留下來。
現在猜想,她大概也以為已經有把住址給了父親,而父親應該會轉交給我才是,卻不知這會是一次錯過。

就在我從軍報國後沒多久日子,她也在聯考完後,依照約定到家裡來找我。
當時是老妹告訴她,說我已經去當兵了。而她也跟老妹說,我去當兵的事她並不知情。
老妹誤以為我對她沒意思,所以想趁當兵甩掉她。
因此也沒告訴她我當兵單位的聯絡地址,這是另一次錯過。

隔年,家裡經濟狀況徹底崩潰而破產,把債務清償掉後已經一貧如洗,所以家人討論,不如換個環境發展,就搬上台北來,而我也是在他們搬上來後才收到通知。

人生中,有些事在當下並沒好好抓住,就從此永隔,然而,時間卻並不會再回頭。
而與那位陰錯陽差錯過的人,也已經再不會有結局。


每個人,都會有脆弱的時候。
然而,卻不見得都能夠有適當機會表現出來,獲得抒解。

搬上台北後,我的工作事業路上並不順遂。
而且在那時候,父親心裡一直無法擺脫連串身心打擊的陰影,有一段時間還總認為自己是已經殘廢了,沒用了,終日在酒杯中自我麻痺,而老媽要撐起一個家也搞得精神快崩潰。
老妹也已經結婚,對於她自己的家庭與婚姻,有更該屬於她承擔經營的責任。
小妹當時還小,家裡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也許根本不清楚。
而我,是家裡唯一獨子,又是長兄,面臨這種狀態,根本不能為自己保留任何脆弱,與喘息的機會。
所以啊,我很早就練就出言行轉逆內心狀況的本事。
只有跟我很熟識的朋友才會明白,當我心情越低落時,就會玩越瘋看似越開心,完全相逆的表現。
這已經是種習慣了,逼自己要堅強,不許自己表現出脆弱中,而不覺成為了根深柢固的慣性。

也許,果真是磨練吧,我工作一直都很辛苦忙累,連身體健康也犧牲了,連身材外貌也在短時間內轉變得像似另一個人般。
就這麼折騰奔忙裡過了數年,偶爾還是會想起她,但是眼前生活都還未有個安定,也無心力再去思考是否該尋找她的事。

沒多久,就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
這地震災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就包含了東勢,也就是她家所在。

我一直沒辦法找到完整的九二一地震傷亡名單,確認她是否還在這世上。
然而,我更知道,並不是找不到,而是不願去找到,因為不願,也不敢去面對若她名列在死亡名單上的可能被證實的那一刻。

隔年的某一天晚上,我夢到了她。
她柔柔的告訴我,她已經找我找了好久,終於找到我,讓她歡喜的鬆了口氣。
看見她的眼神閃掠過一絲悲傷,我握起她的手,冷冰冰。
問她,冷不冷?她搖搖頭,卻欲言又止。
將她擁在懷裡,強忍著眼中淚,問她過得好不好..
雖然在夢裡,但在那個夢中的我很清醒,知道是在夢裡相見,也猜知出了一切。
她幽幽的說,只要能找得到我,一切都好了。
我將她擁得更緊,身上也不住的顫抖著,強忍著幾近潰堤的難過。
不久後,她就說,該是時候離開了,交代我要好好保重,好好活著,要快樂幸福。
我點點頭。她輕推開我,別過頭去,走入另一扇門,隱去...
這時候,我的淚水才終於掉了下來。
夢醒後,發現枕巾與臉頰上都已濡濕。


本來,我還存著一絲希望,若有緣的話,也許有一天還可能再見吧?
直到那個夢,似夢也似真,讓我打消了去查證的念頭。

我不想去確認真相,倘若她有在死亡名單內,那不是更令人難過..?
若她還活著,那麼多年不見,況且她的條件也不錯,也許已經遇見疼愛她的人了吧,那麼我又何需去打擾呢?
更何況,我身體因為過勞損壞得太嚴重,整個外型也已經變得徹底不同,即使見了面,她應該也認不出來了。
在她記憶中的我,再也不會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了。

所以,就這麼當成一段曾經年少的回憶,靜靜流淌在時間的河裡就夠了。
人生嘛,不就是這樣嗎?

這幾年來,各地地震頻仍,每一次重大地震的消息,難免還是會讓我在心裡又勾起到這段曾經。
埋藏在心底深處的回憶,總又在不自覺裡悄悄流溢出來..
現在的她,其實是很幸福美滿的。
有著疼愛她又上進的另一半,可愛乖巧的孩子,同在美滿幸福的家庭裡歡笑著...。
我一直如此的認為,也堅持著如此認為。

只是不明白,為何眼淚又莫名其妙的掉下來...?